有人说,眼睛专盯着阴暗面,心中不会有光明。其实我们看到的是整个世界,写下的却是缺点,因为缺点具有社会校正性。魏征经常给唐太宗提意见,唐太宗给了他很高的评价:夫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整天唱高调,是不会有进步的。 前些日子,网上讨论扶人被讹的事情,对于老年人来讲,有人扶了,就应该感激,怎么可能还倒咬一口,叫人透心凉,也许是老年人糊涂了。如果这件事是个案,说说就过去了,可这件事充斥网络,甚至还上了春晚小品,这就不正常了。前几年不是一小孩被压,10多人从旁边走过,都没有管。倒了没有扶是一种社会自私,扶了反而倒咬一口,更是自私,为什么老百姓这么自私呢?社会文化使然。 风成于上,俗形于下。我不敢说上层人物都很自私,但这种风气的形成是和上层人物分不开的。人都有七情六欲,没有人会脱俗,感情这个东西是很奇妙的,人只要有感情,就会有偏袒。都是对自己的孩子好,对自己的父母好,这是人之常情。女儿的老师和我是同学,我们关系一直不错,过年过节都会聚一聚,对我女儿也非常好,有什么要求我一说,他一定会做到,请别用师德来扣帽子。父母有病,上医院找个熟人,他会特别悉心的照顾,当然了,我们也要付出感情投资,请别拿医德来扣帽子。我们每个人自然而然都这样做了,自私的风气也就形成了。 我母亲在村里独自生活,回家时母亲总是给我一些园里的菜,她总是说,不多了,都让人家给偷走了。家家户户都有菜,为什么会偷呢?母亲说这是风气,开始时风气挺好,可能是有人图近,就偷了人家的菜,这家人发现菜少了,当然又不知是谁拿的,就随便偷点,弥补损失,久而久之,这种风气就形成了,这种自私的风气具有传染性,其他方面也会如此,导致人情冷漠。 在经济学上有一个原理,叫劣币效应,就是在铸币时代,不足值的劣币慢慢将良币驱逐出市场,成为流通货币。这可能就是自私的风气逐渐占据上风的原因吧。 穷的时候,民风淳朴,生活好了,人却越来越不满足了,越来越自私了,可能这种自私性也会促进社会进步。我认为自私的社会风气具有阶段性,在市场经济的初期可能都有这种现象,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种资源丰富起来,仓廪实而知礼节,这种情况一定会有所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