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菁文)夏季是蜱虫活动高峰期,为防止蜱虫叮咬给居民造成伤害,近日,区疾控中心开展蜱虫叮咬防治宣传活动。 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来到宋村镇,通过对可疑人群及牲畜进行采样、发放宣传单页等方式,开展预防蜱虫叮咬宣传活动,向村民讲解蜱虫叮咬后处理方法,告诫村民户外活动做好防范措施。 据了解,被蜱虫叮咬以后,大部分患者会出现局部的一个红斑,在红斑上可能会发现瘀点或者瘀斑。患者的主要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同时可能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以及乏力、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目前已知蜱虫可以传播的疾病包括83种病毒、31种细菌和32种原虫,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森林脑炎、Q热等,给人类健康带来很大危害。 区疾控中心副主任王茂林提示,如果被蜱虫叮咬,千万不可硬拽,以免使其头部残留在体内,可以用酒精、松节油等在伤口处进行涂抹,或者用凡士林涂抹蜱虫的头部,然后用镊子夹出。对于已经被虫叮咬形成的伤口,要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及时到附近的医院进行就诊。 医生提醒,从事田间劳动时应尽量穿长袖浅色衣裤并扎紧裤腿;户外游玩劳作后尽快洗澡更换衣物,检查有无叮咬;在家里养宠物或者有鸡舍、牲畜的地方,需要喷洒杀虫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