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志愿者在帮助残疾人士进行康复训练。 本报讯(记者 李菁文 通讯员 王建芬)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区残联坚持把“学史力行”落实到“我为残疾群众办实事”实践中,从解决残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入手,办实事,暖民心,开新局。日前,由区残联指导成立的残疾人之家“如康家园”正式开业,10多名残友在这里找到了工作,正式走上了工作岗位。 一大早, 55岁的一级肢残人士王桂刚来到龙山街道横山社区“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开始了自己一天的工作。 王桂刚工作的“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依托九一合润康养中心,采取“辅助就业+日间照料+康复服务+志愿服务”的模式,区残联协调威海北洋集团旗下幸星电子有限公司为残疾人提供电子产品组装加工岗位。公司对残疾人进行免费技术培训,“如康家园”提供就业场地。现在,共有10名重度肢残人士在这里实现了就业。 王桂刚说:“以前残友们基本上是无所事事。有了这个平台,很多残疾人都会走出来,走出来以后,不但减轻了家人的负担,还增加了收入,改善了自己的生活。残友们在一起,大家很高兴很开心。” 除了提供就业场地外,“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还为残友们配备了日间照料和康复服务,配有专业医生进行指导,实现残疾人士就业与康复有机融合。残友们还可以在如康家园免费就餐和午休。 为帮助残友们顺利走出家门,蒲公英公益中心的志愿者们承担起协助残友出行、如厕及其他辅助性工作。工作日的上下午,各有两名志愿者为残友们服务。 王桂刚介绍:“这个地方工作是四小时,其余的时间锻炼身体、康复。这里有康复的地方,有休息的地方,中午也有吃饭的地方,以前对残友们来说是可望不可及的一个地方。” 区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王建芬表示,今后,区残联将继续把学党史和办实事紧密结合,聚焦解决残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摸清残疾群众所思所盼所急所难,扎实开展就业、精准康复、无障碍改造等各项工作,把工作做到残疾群众心坎上,让残疾群众满意、受惠。 恰逢建党百年,区残联还在“如康家园”组织党史学习教育,让残友们在休息时间学唱红歌,讲述文登本地红色故事,传播红色文化,向建党百年献礼。 |
|
||||||||
|
copyright© 2002-2016 文登之窗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编号鲁B2-20100020号 |
鲁icp备0907492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