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侯家村村民正在栽种丑梨(赵瑞静 摄) 记者 赵瑞静 于洋 日前,在侯家镇侯家村旺曦专业合作社丑梨种植基地,记者看到,大片经过翻整的农田弥漫着泥土芬芳,成片的丑梨树苗已经栽种完毕,十几名党员干部群众在果园里忙碌着。 “通过多次探索,我们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产业的模式终于走上了正轨。”侯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田永全感慨地说,合作社引导村民以土地入股,集中种植丑梨、苹果等果树,建立起村集体与群众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带领群众走上致富的“快车道”。 成立合作社以前,侯家村集体经济薄弱,村“两委”班子面对毫无起色的集体经济有劲使不出,村内各项活动开展迟缓。 农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2019年,侯家村党支部正式启动“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工作,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成立威海市旺曦专业合作社。 “党支部具有其他任何组织都无法比拟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同合作社的经济优势叠加起来,能产生1+1>2的效果,抓住这个‘牛鼻子’,就抓住了乡村振兴的根本。”在村党支部书记田永全心中,这是一条希望之路。 为在村民中迅速达成共识,侯家村党支部组织党员代表到葛家镇、米山镇以及烟台的一些镇村实地调研。当地合作社工作人员的讲解,田永全听在耳里,记在心里,暗暗铆足了劲,准备大干一场。 头雁带起群雁飞。调研回来后,村党支部组织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大会,宣传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目的及意义,村民建社同意率很高。该村还利用村大喇叭、村民微信群进行宣传,鼓励村民加入合作社。 侯家村党支部将合作社的入股方式确定为两种,即土地入股和资金入股。其中,土地入股分为村民土地入股和村集体土地入股两种方式;资金入股,村党支部成员、村集体、以土地入股的社员均可资金入股。 “根据合作社的章程,合作社百姓占大头、村集体占小头,大家都很支持。刚开始没有启动资金,我拿出7万元入股。按照500元一股的标准,百姓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自愿入股。”田永全说。 村民侯文明以“入股现金5.9万元、入股土地4亩”,成为村民里面最大的股东。 正是这种“以心换心、认真负责”的态度,赢得了村民和党员的信任。最终,侯家村195户村民加入合作社,迈出了党建引领村民致富的关键一步。 村民杨庆洲说:“老年人种不了地,基本没有经济来源,有了合作社后,土地入了股,有劳动能力的人还能做零工,增加收入,一举两得。” 威海市旺曦专业合作社注册资本100万元,村集体占股20.5%。参照土地确权成果,田永全带领合作社重新整理土地,将397亩村集体机动地全部收回,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0万余元,避免了集体资产的流失;对外流转和出租土地400多亩,流转给种植户栽种大樱桃和西洋参,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3万余元。通过公开叫行的方式,将村西北14亩土地以每亩305元的价格重新对外出租;以每3年1万元的价格,成功将村东北角石窝子对外叫行,打破了以往村集体将资源、资产简单租赁的低效益增收模式,确保了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合作社成立后,村“两委”积极组织人员外出学习先进经验,邀请专家实地考察选定项目,联系客商签订销售协议。他们以本村果业种植经验为基础,将丑梨、苹果等果树种植作为产业主导,计划打造专属果业品牌。2020年,栽种丑梨40多亩,同时搭配种植的“高系14”和“烟薯25”两个红薯品种喜获丰收,毛收入5万多元。今年,又栽种丑梨60多亩,丑梨规模突破100亩。 据了解,合作社去年种植的40亩丑梨,今年可见果,明年可达盛果期。合作社还准备种植苹果和别的果树,利用其它空间继续栽种红薯。由经销商以订单的形式提前预定亩数并提供瓜苗,合作社统一栽种,收获的时候把一级二级地瓜直接供应给经销商。 “丑梨结果后,将由合作社统一定价进园采摘,统一联系客户对外销售,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问题。”田永全表示,最终获得的收益按比例上交作为村集体收益,保证合作社有足够的资金发展与股东分红。 合作社还先后争取5万多元的上级无偿资金,为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提供资金保障。下一步,他们将通过土地流转方式,继续盘活300亩山间地,在扩大红薯种植的基础上,计划增上苹果、大姜等种植项目,进一步发展壮大合作社规模,把党组织和群众拧在了一起,加油奔小康。 |
|
||||||||
|
copyright© 2002-2016 文登之窗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编号鲁B2-20100020号 |
鲁icp备0907492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