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科技日报记者 张盖伦 刚看到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三检测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田春艳的这份建议时,记者其实有些惊讶。 建议写着,要破除隧道施工建设中歧视女性的封建迷信陋习。 已经2021年了,施工隧道还有这些规矩吗? 田春艳说,确实有。从她的感受来看,这还不是个别现象。 理由令人有些哭笑不得——不吉利。
田春艳自己就是一名女工程师,她长期致力于工程质量检验以及城市道路桥梁等交通基础设施风险防控体系研究。她的工作中,也需要下基坑,钻隧道,爬架子,登桥塔。 女性能顶半边天,在工程建设中同样如此。 工程勘察、设计、造价、咨询、项目管理、监测监控还有施工中的钢结构焊接作业……在工程建设的诸多环节,都活跃着女性技术人员。 投身工程建设领域的杰出女性,很多还获得了“全国勘察设计大师”、“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等荣誉称号。 如今,我国已是世界上隧道数量最多、建设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隧道大国。然而,不少工程中,仍然留存着不允许女性进入隧道施工现场的陋习。 那些女性隧道勘察设计工程师、质检工程师、科研技术人员,甚至工程监督管理女干部,都有可能被阻拦在隧道洞口前。 如果她们硬要进,往往会和施工方发生冲突。 就算好说歹说真的进去了,施工方事后还要放鞭炮,说是得“去晦气”。 “这些做法被一些施工队当成约定俗称的‘规矩’,认为女性进入隧道会产生污秽,导致隧道塌方。”田春艳说,这明显是毫无科学道理的无稽之谈,是歧视。
记者查阅到,在一篇讲述“隧道女神”、中国中铁科研院研究员严金秀的文章中,同样提到了这条“行业潜规则”:“无论国内国外,女性想要进入隧道行业都并非易事,除了体力原因,也涉及迷信。” 文中讲了一件具体的事: 2016年2月,严金秀带领几位外国专家到山东某海湾参观隧道项目,结果被业主拦下,因为她是女性。 严金秀很有智慧。她说,隧道的保护神就是女神,不让女性进去,怎么保护你嘛! 看来,只能用“迷信”打败“迷信”。这次,严金秀成功进去了。
也有人说,不让女性进隧道,不是封建迷信,是对女性的一种保护。 他们拿出了一份《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这些禁忌中,就包括矿山井下作业。 田春艳说,不能片面狭隘地理解这一规定。规定的初衷,为了减少和解决女职工在劳动中因生理特点造成的特殊困难,保护女职工健康,而不是禁止女职工进入隧道进行可行的工作。 归根结底,施工隧道中对女性的无端阻挠,还是迷信作祟。 如今,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已超过10%。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王挺曾表示,这标志着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发展整体进入新阶段。 田春艳呼吁,是时候采取有力措施,逐步清除这种封建迷信陋习了。 首先,隧道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应对这些封建迷信行为说“不”。 有些施工企业、建设单位甚至国有大型建设集团的项目部对类似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出现问题了,他们就把责任推到包工队头上,或者拿出“约定俗成”“为了安全”等话术搪塞过去。
要确保施工安全,就得下大力气开展精细化管理,进行技术创新提高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田春艳说,相信女性进入隧道会导致塌方这种无稽之谈,其实是对自身的施工质量和安全保障措施不自信。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应从自身做起,尊重女性,尊重科学。 在必要的时候,也要用法律来维护女性的尊严和权益。田春艳说,破除歧视女性的封建迷信思想,必须高擎法治利剑,让法治思维深入人心,落实主体责任,用法律红线来防止封建迷信思想作祟。 “我们要弘扬科学精神,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价值观和社会氛围。”田春艳真诚地希望,女性工程技术人员能得到应有尊重,这些毫无科学根据的“禁忌”,不该成为她们在隧道工程建设中施展才华的“拦路虎”。 评论: 行业中的女性禁忌,是封建迷信思想作祟,也有性别歧视观念使然。既然进不去,那就只能换人;既然女性不方便,招聘时就还是要以男性为主。毫无科学根据的性别禁忌,不尊重科学,不尊重职业性质,也是在为女性的正常职场发展人为设置阻碍。 在一些以男性为主的行业,本就有着对女性的审视。女性用自己的不懈努力,已经在曾经被认为不适合她们的领域证明了自己。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党和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需要包括妇女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奋斗。 在行业中破除这些带有歧视侮辱意味的性别禁忌,是应该,也是必要。愿所有女性都能自由地在她们热爱的行业施展才华。性别本身,不该成为负担。 (来源:科技日报) |
|
||||||||
|
copyright© 2002-2016 文登之窗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编号鲁B2-20100020号 |
鲁icp备0907492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