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讯(记者 曲馨宇 通讯员 梁佳媛 赵锦燕)在葛家镇岔河村的一个农家小院里,几名妇女正围坐在桌边,学习剪纸技艺。 今年57岁的于夕卿是小院的主人,退休后的她把自家仓库装修改造成剪纸工坊,带领大家用剪纸反映新时代农村生活的新变化。 村民于夕卿告诉记者,2016年开始,她跟文登剪纸非遗传承人王培兰老师学了三年剪纸技艺,后来自己也比较爱好,倒腾出一个车库,村里的妇女们在闲暇之余都来跟着她学。 于夕卿是我区众多文艺爱好者中的一员。去年以来,在区文旅局的指导帮助下,不少文艺爱好者利用自家闲置场所建起一个个微型“文艺俱乐部”,组织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 葛家镇于家埠村70岁的于国启是位乐器发烧友,他将自家200平方米的果园仓库改造成训练场地,忙时劳作,闲时创作,吹拉弹唱,其乐融融。 于国启说,家里有6亩苹果园和3亩核桃园,平常日子就在果园干活儿,闲余时候,组织大家一起活动开心一下。因为家里乐器很多,人员也都能组织起来,活跃群众生活。 活动开展到乡村街头,文化培训也紧跟其后。区文旅局通过培育“文化能人”,产生“裂变效应”,以星星之火点燃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激情。目前已培训基层文化管理员、文艺骨干1000多人;发动大团小团开展线上线下各类培训辅导上万场次。全区形成了民间剧团覆盖各片区、小文艺队覆盖各村居的多层次文化阵地。 文艺爱好者沈道建告诉记者,他们经常开车过来,在一起交流,相互促进,为活跃农村文化生活贡献自己的力量。 岔河村村民于英秀说,晚上跳舞,锻炼身体,白天到于大姐家来学习剪纸,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日子越来越幸福。 近年来,我区秉承文化惠民服务理念,在面向全社会办好免费公益培训班的同时,紧紧依托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培训文艺骨干,加大对本土文化品牌的培植力度,举办“百姓放歌·唱响文登”“广场舞蹈大赛”等群众热爱的文化活动,为广大群众搭建了展示风采的“百姓大舞台”,让百姓真正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我区还积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充分发挥文化馆、图书馆等场馆功能特点,开展各具特色的文化培训服务活动,培养了众多文艺爱好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眼下,广场公园、社区街道随处可见文艺爱好者的身影,不知不觉中,多彩的文化触角已经延伸向基层,日益丰富的文化活动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中。 |
|
||||||||
|
copyright© 2002-2016 文登之窗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编号鲁B2-20100020号 |
鲁icp备0907492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