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0日,文登区人民医院北院区呼吸神经内科36号病房,因抢救一位肝脓肿患者被临时改为抢救室,呼吸神经内科、普外科、介入科、消化内科等学科专家一起会诊,医护人员紧张而有秩序地为患者消毒、穿刺、置管,一场生死角逐在紧张的气氛中进行着……
原来患者崔某某,69岁,因咳嗽喘憋腹胀4-5天以肺部感染收入院。既往有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等病史,平日体质极差,仅能生活自理。入院后出现寒战,高热,体温反复达39.5℃。经常规给予抗生素治疗,但发热一时得不到有效控制。经反复检查发现,确诊为肝脓肿。肝脓肿,最佳的治疗方法是超声引导下穿刺,把脓液引出来。此技术相对已经很成熟了,但是由于患者体质太差了,白细胞42.54 109/L,中性粒细胞93.1%,红细胞1.79 X10^12/L,血红蛋白 71 g/L,aptt*56.9s,pt25.25s,PT%26.71,血小板71X10^9/L,严重低蛋白,肝硬化D级,腹水,重度感染随时可能出现感染性休克,穿刺置管后容易引起胆汁或脓液漏腹腔造成腹腔感染……一条条红色的危急值报告,全是手术的禁忌症。怎么办?做,大出血风险高;不做,感染得不到控制,感染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时间就是生命!——此时此刻,被邀请前来会诊的副院长兼消化内科李冰、介入科主任崔从强、普外科主任潘见锋和呼吸内科医护人员一起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检查报告,仔细研究病例,缜密制定出最佳治疗方案——以最快时间补蛋白——输血——用最高级的抗生素……全院打通绿色通道,各科室一路绿灯,同时准备手术……超声推到了病房,由崔从强主任亲自操作……崔主任有条不紊的定位——消毒——穿刺——置管——抽出脓液约30ml,一气呵成!大家都明白30ml脓液需要多少抗生素用才能消除!术后,就在大家要松口气时候,超声发现置管附近有高密度漂浮物,血凝块?肠管?这些都是术前未有的!一时大家又都紧张起来了。出血对于患者而言,几乎等同于死亡!又一次邀请彩超室值班医生前来会诊。从漂浮物形态观察不像急性出血——怎么办?此时副院长李冰根据临床经验果断决定——抽腹水送验。结果很快出来了——红细胞4+,大家更紧张了。真的出血了?每20分钟测血压,95-50,94-49,88-48,85-45,75-42,患者血压一路走低,揪着大家的心,好在患者心率一直在60次/分钟,而且患者意识清醒。输血——输氧——心电监护——抗生素控制——特护等等一整套重症监护救治方法联合应用。呼吸内科医护人员,关键时候全力以赴,从有限的人手里,抽出专门的医护人员看护患者,观察病情……一天,两天,专家们多次到病房会诊,在B超下仔细观察脓肿形态和置管的情况,看腹水的颜色——两天后,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患者退烧了,白蛋白、血色素升上来了,腹水减少了,病情逐渐稳定……
患者和家属对患者抢救成功非常满意,说:“病了这么多年,也走了很多家医院,人民医院的对待患者尽心尽力,技术高,医德好,值得信赖!”然而就是患者的这种信任,给了医护人员战胜困难的勇气,多科联合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王少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