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于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举措,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去年11月,区社会信用中心联合区工商联、司法局成立了全省首家企业信用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积极探索企业信用纠纷诉讼与调解对接新机制。截至目前,已累计化解企业纠纷案件750起。
今年10月,在我区经营铝合金生意的丁先生按照客户要求完成安装项目,当向客户索要货款时,客户以各种理由拖欠且一直没有解决。随后,丁先生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向区信调委求助,让他没想到的是,经过工作人员的努力,短短三天丁先生就收到了货款。
为解决民营企业长期被客户拖欠货款的难题,区社会信用中心联合区工商联、区司法局,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成立信调委,利用信用制约方式帮助企业解决经济纠纷矛盾,实现“事了案结、握手言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区信调委调解员朱英伟介绍,不同于司法诉讼,信调委通过服务对象发起“调解申请—采集证据—介入调解—对履约企业进行信用修复”的闭环操作流程,制定个性化的调解方案,帮助当事人及时高效化解矛盾,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诉讼有时限,信用无时限。为此,我区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将人民调解工作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结合,通过“信用+人民调解”方式,着力加强信调委建设,健全工作机制、明确服务内容、规范操作流程,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实行一企一策、一事一策,灵活快捷处置矛盾纠纷。朱英伟说,调解中,对积极履行人民调解协议的企业,帮助其修复信用,对拒不履行人民调解协议的企业纳入失信名单,进行网上公示。通过社会联合惩戒,降低司法业务开展的时间成本与人力成本,提升司法公信的执法力度。同时,倒逼企业守信履行承诺,化解企业间经济纠纷,推动社会治理向更深层次迈进。
据了解,区信调委自成立以来已累计化解企业信用纠纷案件750起,涉及金额数亿元,案件化解率达99%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