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姚灿 通讯员 袁壮志)每天早晨5点30分,爬山街早市就热闹起来了,商贩、附近居民纷纷涌入,浓浓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但早市在给群众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堵塞交通、乱丢垃圾等问题,严重影响城市交通秩序和环境卫生,一度成为城市管理的顽疾。
今年以来,为做好“迎着需求走,做好供给侧改革”这篇大文章,搞活城市经济,促进灵活就业,我区不断加大对早(夜)市的治理,在管理思路、管理方式上做出系列调整,让其在满足市民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消除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
10月28日早晨5点多,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王炳模来到了爬山街早市。为摸清早市管理方是否严格执行早市管理规定,落实早市5点30分入市的要求,他驾车察看了早市的各个入口,发现早市物业管理员已在各路口把守。零星几个早市摊主将车子停在路旁,安静地等待市场开放。
“以前可不是这样。”家住爬山街的王先生告诉记者,“早先摊主出摊都没有固定时间,有的凌晨3点就来了,车辆发出的轰鸣声、促销的喇叭声,吵得人没法睡觉;不自觉的小贩就把摊子放在路中间,也没人管;早市过后留下遍地的垃圾,有的时候直到下午才有人收拾。”
规范整治早(夜)市既需要耐心和毅力,也需要创新和魄力。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坚持疏堵结合,从满足居民生活需求和保障摊贩合法经营出发,积极寻找市场“出口”,疏导流动摊点“入市”经营。同时,组成局党组班子带队的早(夜)市巡查小组,不定期巡查早(夜)市经营秩序,对发现的问题,现场办公,当场整改。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区对早(夜)市经营要求是,市场物业按规定位置(经营区域)开展经营活动,并负责市场监督管理;场内划设经营摊位,严禁摊点外溢;严格控制市场开市、闭市时间,不得随意提前或延长。配备管理人员或兼职保洁人员,撤市后半小时内把经营场地清扫干净,做到无垃圾、无污水,保持经营场地的清洁卫生。餐饮食品摊主必须佩戴健康证;不得销售违禁食品,不得擅自改变经营项目或超出市场定位的其他项目。经营摊位实行统一管理,经营者在指定摊位经营,统一摆放,不得越线,不得大声喧哗,高声叫卖。实行摊位卫生责任制,经营者自备垃圾容器、污水桶,对摊位和周边出现的垃圾,随时发现,随时清理,严禁随意倾倒污水,保证经营场地干净整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