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0月29日,区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牛志宁走进行风热线直播间,就医保服务、“两病”政策、异地就医等问题与市民进行深入交流。
医疗保障关乎群众切身利益。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大财政补贴和医保基金保障力度,让参保群众享受到较高的医保待遇。目前,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已达36.9万人,政府每年补贴2亿多元;职工参保人数达到14.1万人;两大群体共计收缴基金6.9亿元,医保基金支出5.8亿元。
在待遇保障方面,目前,有228个病种实行单病种结算,职工零负担,居民报销60%-80%;职工有76个病种、居民有84个病种纳入门诊报销;职工平均报销比例达到87.42%,居民达到60.42%,保持全省较高水平。
在支持中医发展方面,我区不断加大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倾斜力度,降低参保人员在各级中医医院住院起付标准,提高报销比例,36个中医优势病种中有16个病种实行了病种定额结算,并将中医优势病种定额结算费用纳入总额预付之外。同时,还积极推行中医日间病房工作,发挥中医诊疗优势,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中医日间病房”管理制度和诊疗标准体系。
在重点群体医疗保障工作方面,一是对高血压、糖尿病(非胰岛素)两病患者,降低慢病准入标准,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不设起付线,由居民医保基金按不同缴费档次予以支付。二是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不设门诊慢性病起付线,参保居民在二级医保定点医院治疗,政策范围内门诊费用基本医保报销比例分段提高10%。三是将视力、听力、言语残疾纳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慢性病病种范围。将脑瘫、肢体残疾、孤独症、智力残疾纳入居民基本医保特定门诊慢病范围,对达到规定康复训练时间的进行定额结算管理。残疾儿童在定点康复医疗机构发生的(必要的)医疗康复项目、检验检查及药品费用纳入保障范围。截至10月底,城乡居民高血压患者6500多人、糖尿病2800多人、重度精神疾病患者1300多人享受待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