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刘 凡 通讯员 谭晓晖 去年以来,迈世腾电子、顺意电机等4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隐形冠军企业; 鲁威塑业、科力化工等5家企业被认定为第八批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盛泰电机、正大环保等14家企业被认定为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和“一企一技术”企业; 顺丰专用车制造有限公司亮相第十五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自主研发的产品备受称赞; …… 一个个喜讯折射出我区中小企业蓬勃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去年以来,区中小企业局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着力完善创业创新载体,持续加大帮扶力度,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发展活力,加速汇聚起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大能量。去年,全区中小微企业新增1500多户,同比增长近14%,总户数达到13000户左右;全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户,完成年度任务的111%,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448家。 “专精特新”引领转型升级 近日,记者在威海顺丰专用车制造有限公司车间看到,工人们正在进行纵梁自动化焊接,现场一派繁忙。 威海顺丰专用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区首家专用车制造企业,拥有乘用车辆运输半挂车、栏板半挂车、运输半挂车等多个自主研发的行业标准车型和公告产品。凭借可靠的产品质量和优越的产品性能,公司在全国主要乘用车运输市场占得一席之地。日前,在全省刚刚公布的第八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省中小企业“隐形冠军”名单中,该企业成功入围。 “去年,公司先后获得2项荣誉,这离不开区中小企业局帮助。近年来,中小企业局多次到我们企业走访,跟踪指导,积极引导帮助我们企业发展,开展了一系列‘保姆式’服务。今年我们将继续做精做细,将散货智能平移自卸技术实现全领域覆盖,助力我区新旧动能转换。”顺丰专用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军告诉记者。 包括顺丰专用车在内,截至目前,我区已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达27家,隐形冠军企业7家,为全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 当下,在某一领域做精做强,走“专精特新”,发展战略专一化、管理及生产精细化、产品或服务特色化、技术或经营模式创新化发展之路,已经成为我区众多中小企业的发展共识。 近年来,我区不断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力促中小企业朝“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对获得省级认定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通过整合资源,强化措施,创新机制,从培训辅导、技术改造、多渠道融资、市场开拓、技术成果转化、品牌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区中小企业局积极引导有能力、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改力度,建立“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培育发展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品品牌。区中小企业局还努力培育典型标杆企业,示范引领全区中小企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其中顺丰专用车、中粮花生制品等4家以科技创新为支撑、进入快速成长期的高成长型中小企业以及被作为重点培育对象,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实施精准靶向扶持,促进企业加快膨胀发展。 区中小企业局还主动对接各镇办园区,建立“小升规”企业培育库,目前已经有十多家发展有潜力、生产有规模、产品有效益的小型企业,挺进规模以上企业行列。 “推进新旧动能示范项目建设进程也是我们重点跟进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景程新材料投资5000万元的设备智能化升级、和一食品投资6000万元的安康鱼深加工、金达电机投资3000万元的整体搬迁及智能化改造等等项目已累计完成实际投资近亿元。”区中小企业局副局长谭晓晖表示。 融资对接畅通发展“血脉” “区中小企业局帮我们和邮储银行建立了合作关系,成功发放了75万元的贷款。通过这笔贷款,我们购进了自动下线机、自动嵌线机和插纸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前工人每天工作8小时,只能完成10-20台的工作任务,现在基本上能达到每人50-60台的效率。”全新电机厂总经理王新玲告诉记者,由于订单量的增多,公司还想通过中小企业局的帮助,贷款100万元再引进两条生产线,尽早实现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中小企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政策、市场等资源,特别是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大命脉,区中小企业局从解决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着手,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每年年初都会深入各工业园区和企业进行资金需求调查摸底工作,把各企业资金需求情况和企业经营情况推荐给各家银行,从源头上解决银企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在此基础上召开全区中小微企业融资对接签约活动。 区中小企业局还联合金融机构,积极探索满足企业不同需求的融资贷款项目,为中小微企业量身定制融资贷款方案,寻找银企合作的最佳切入点,提高银企对接成功率。增加了以商场、酒店、渔船等经营性设施、产品和自有住宅等为抵押物的抵押贷款新产品;以存单、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仓单、订单、应收账款和无形资产等为质押物的质押贷款新产品;以信用等级评定、核准授信额度和发放信用贷款证为基本程序的随用随贷新模式。同时,引导企业拓展融资思路,实行多渠道融资。以创建经营联合体为基础,在联合体内的成员之间,实行互保联保贷款新方式。引进融资性担保公司,为有资金需求而又无抵押物的一些小微企业提供担保,破解小微企业融资瓶颈。 去年8月,区中小企业局又组织近20家企业在邮储行召开了小微企业降息减负专场银企对接会,切实为小微企业降低融资负担。截至目前,区中小企业局已联合各金融机构帮助近百家中小企业实现贷款近10亿元,为一大批中小微企业解了燃眉之急。 “为了切实提高履约率,区中小企业局和金融部门加强工作联动,定期履约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确保融资对接签约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区中小企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针对企业反映的国内生产成本持续走高这一问题,区中小企业局还积极引导鼓励企业“走出去”投资合作,到境外建立生产基地、营销网络和研发中心,培育国际化本土企业。目前,太唯电子已在韩国设立公司,通过韩国建立直营公司,进一步抢占韩国市场;海汇电子也在越南设立了加工厂,减轻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的成本压力。 搭建平台放飞创业梦想 去年4月,我区组织万得集团、芸祥绣品等近30家骨干家纺企业负责人到烟台明远家纺进行观摩学习和产业对接。 “这次观摩使我开拓了思路和眼界,倍受启发和教育,更加坚定了企业发展的信心。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多多参加这样的活动。”观摩结束后,万得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通过参观明远家纺的智能化和数字化车间以及学习明远管理经营理念,推动我区龙头骨干家纺企业加快实施两化融合和技术改造,实现传统家纺产业新旧动能的有效转换。目前,已有15家企业与烟台明远建立了合作关系。 同时,区中小企业局又积极争取上级部门高端人才培训名额,相继组织顺意电机、壹鹏食品、顺丰专用车、海纳百川等30多家重点中小企业负责人参加了省、市局在北大、北交大、上海交大、厦门大学等高校举办的中小企业领军人才高端研修班,通过邀请最前沿的专家教授,为企业家解析当前最新经济发展形势以及应对措施,助力企业家在新时代有新作为。 不只让中小企业走出去观摩学习,区中小企业局还将先进的经验技术“请进来”。去年,区中小企业局先后邀请金融财税、质量品牌、专利技术等方面的专家并充分利用市局“青蓝接力行动”组织的名家论坛和企业沙龙等活动,为全区中小企业进行专题培训,引导中小企业不断向生产专业化、经营精细化、产品特色化、技术高新化方向发展,切实推进企业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训企业中高层人员700多人次,有效提升了全区中小企业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同时,区中小企业局还相继组织壹鹏食品等6家企业参加了第六届亚欧博览会,组织顺风专用车参加了第十五届中博会,组织顺意电机等10家企业参加了亚洲PTC展会,通过组织集中观展和与当地企业对接,引领推动我区高成长型领军企业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格局,开阔企业家发展思路,更新经营理念。 除了不断创新培训模式,提升企业人才支撑能力,区中小企业局还加强平台基地建设,不断优化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发展环境。 中小企业为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同时,其自身发展对信息查询、技术创新、企业培训、质量管理等公共服务也有不小需求。为了营造中小企业发展的优良生态环境,我区还以中小企业需求为导向,大力建设完善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微企业的创业创新和发展提供多层次、多渠道、多功能、全方位的社会化公共服务网络。 去年5月,我区英达信会计师事务所被省局认定为第五批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到12月底又新增了文登网络服务中心等2家市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同时,区中小企业局还积极推动现有的漫游世纪、天山以及芸祥家纺科技等省级基地和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功能设施,加快信息化、数据化建设,切实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优质的孵化服务和公共服务,推动中小企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实现转型升级发展。 区中小企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要加快培育一批运作规范、支撑力强、业绩突出、信誉度高的社会化示范服务机构,进一步挖掘、细化、拓宽服务内容,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
|
||||||||
|
copyright© 2002-2016 文登之窗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编号鲁B2-20100020号 |
鲁icp备0907492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