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笔者从区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了解到,随着气温升高,区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平均每天接诊的疱疹性咽颊炎患儿达10多例。医生介绍,疱疹性咽颊炎和手足口病都是由同一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又被称为“隐形手足口病”,但疱疹性咽颊炎并不是手足口病。
区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鞠英华介绍,疱疹性咽颊炎和手足口病最大的区别,就是疱疹性咽颊炎的疱疹仅仅出现在口腔内,而患手足口病的大多数孩子先是嗓子里有疱疹,后发展到手脚心,少见于长在手背脚背,并伴有发烧。出的疹子一般如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有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不痛、不痒、不结痂。另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咽颊炎虽然可能合并细菌感染,但是出现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的几率比手足口病要低。一般的儿童患疱疹性咽颊炎后,常出现高热、咽痛、厌食、呕吐、咽部充血等症状,并在口腔内出现2到4毫米的灰白色疱疹,周围伴有红晕,一般一两天后疱疹就开始破溃变成小溃疡。孩子烧退了之后,就进入最难受的“溃疡期”,最重要的护理就是预防感染。要鼓励孩子多喝水,加速毒素排泄;鼓励孩子多进食,选择有营养、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食物,比如稀饭、牛奶、蛋羹等。
疱疹性咽颊炎一般用药一周后就可以痊愈,家长不必过分担心。医生建议,在发病高峰期,家长尤其要注意保持孩子个人和居室内的卫生,最重要的措施是勤洗手,预防病从口入,同时保证室内通风,不要带孩子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地方。(田莹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