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编者按:6月26日,宜春明月山机场五周岁了!回顾五年来的发展历程,宜春机场在“宜春模式”的引领下走出了自己的一条特色之路,赢得了良好的航空效益,彰显了机场作为区域经济引擎的重要价值。
“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 位于江西省西北部的宜春,是赣西区域性中心城市,享有中国宜居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多项美誉,其联动湘鄂赣、承接长三角和珠三角,是中部地区绿色发展的 “生态明珠”。 2013年6月26日建成通航的宜春明月山机场,是江西机场“一干六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服务宜春、新余、萍乡三座城市,以及九江修水、吉安安福等地,机场辐射3.4万平方公里,服务1000多万人口,是赣西地区唯一的民用机场,被誉为全国同批次、同类型机场中建设速度最快、建得最美的机场之一。其为江西打造连接“一带一路”重点地区高效便捷的航空运输网络、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发挥了积极作用,更为展现宜春秀美风光、促进产业转型、打造赣西区域性中心城市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17年,宜春明月山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54万人次,为江西省首个四年内破50万人的支线机场,标志着大步跨进中型机场行列,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被民航江西安全监督管理局评为年度江西民航品质运行优胜单位,并作为典型经验介绍。 2013年通航半年就完成旅客吞吐量8.3万人次,在当年国内10个新通航机场中排名第一。2014年,仅用5个月时间即完成旅客吞吐量10万人次,创造了当时省内支线机场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万用时最短的新纪录,当年完成旅客吞吐量26.5万人次,在2013年、2014年新开航的20座民航机场中排名第2。2018年1至5月,明月山机场旅客吞吐量250065人次,同比增长11.4 %;货邮吞吐量194.084吨,同比增长28.3%。截至目前,共开通6条航线,通航12个城市。 通航五年来,支线机场发展的“宜春模式”受到民航业界的广泛关注。山东日照、湖北神农架、广西梧州、安徽九华山、湖南岳阳、衡阳和江西上饶等地政府部门及机场运营机构纷纷前来调研取经。作为一名后起之秀,明月山机场凭什么赢得业界的青睐? 以公益性职能落地为重点,推动公益性成本复位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支线机场不仅要拥有保证机场正常运转的各类专业人员,还需要有公安、消防、医疗救护人员,甚至还要承担供水、供电、供暖、污水、垃圾处理与通信等公共职能的人员……而支撑这些职能与人力成本的,是支线机场微薄的起降费和三产收入。沉重的负担与过多的公益性职能,压得支线机场透不过气来。 作为新建成的支线机场,明月山机场要轻装上阵,切实解决业界诟病已久的难题。 早在明月山机场建成通航之前,江西省机场集团公司根据国务院出台的《民用机场管理条例》,就明月山机场建设投资、公益性复位、建成后经营扶持等问题与宜春市人民政府积极磋商、达成意向。 2012年10月29日,双方签订《宜春明月山机场管理体制协议》,明确了政府在公安、消防、急救、公交、供水、供电等公益性职能建设方面给予支持。 为切实将协议落到实处,明月山机场通航前后,刚刚成立的宜春机场分公司主动与公益性职能复位对口单位就具体保障方案进行深入沟通,逐条梳理,在遇到一些较难落实的问题时,充分借助政府力量予以协调,形成了具体保障的子协议,明确了急救、消防、供水、供电、公交和公安,均作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宜春市政府承担公益性职能的运营管理。 “宜春市政府的积极态度,为机场分公司推进公益性职能的具体落地注入了强大动力。随着各项公益性成本的复位,现在每年可节约支出近千万,这相当于我们分公司45%的总成本支出,机场的运营压力大大缓解。”宜春机场分公司总经理谢亦寿介绍说。 健全机构出台举措,推动政府支持常态化 为推动明月山机场的顺利运行,宜春拿出了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 2013年1月11日,宜春市政府成立宜春市促进民航发展办公室,由宜春市发改委领导,主要承担航班航线开发、航班补贴资金的筹措、机场建设规划,机场运营环境协调等工作。 机构的成立,架起了机场与政府常态化沟通的桥梁,明月山机场的通航筹备、首航、运行环境优化、运行资源补充、重大保障安排等各项工作信息,均与政府互通有无。 沟通渠道畅通了,宜春市委、市政府更加了解和重视宜春民航事业发展,多次就民航工作进行集体研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拜会国家民航局及有关司局领导,协调航班航线和时刻,带队前往军委及相关军区部队协调航权和空域。 机场净空和航空电磁环境保护是机场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为解除这一后顾之忧,机场分公司多次深入周边村落普及机场净空安全知识,并与政府积极沟通协调。 2014年6月,宜春市政府成立了明月山机场净空和和航空电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并出台《宜春明月山机场净空和航空电磁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自此,机场净空和航空电磁环境保护实现有法可依,宜春机场净空环境得到优化。 建得好、飞得稳、客流旺,是民航发展的目标。为此,宜春在航空市场培育方面下了大力气。市政府成立了宜春明月航空发展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确立了市场化运作开发和培育航班航线的思路。为促进航空与旅游市场的发展,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宜春市航空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列支专项资金,用于机场航班航线的开发培育、航线补贴及航空旅游奖励等。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明月山机场从只有昆明=宜春=上海一条航线,到陆续开通北京、深圳、成都、厦门等12个城市的航班,航班航线网络不断完善。 为吸引更多旅客乘飞机来宜春旅游,宜春还出台了《宜春市航空旅游奖励优惠办法》,对从明月山机场抵离宜春的航空旅游团队给予25元至100元/人次不等的奖励。国内航空散客凭明月山机场登机牌享受明月山景区门票团队价(100元/人)优惠;国内航空团队凭明月山机场登机牌按60元/人购买景区门票。 多项优惠政策的推动,极大地激发了团队旅客出行热情。经过几年的市场培育,机场始发旅客占比从原来的25%上升至60%。仅今年1-5月,明月山景区接待游客481.46万人次,同比增长45.28%,门票收入3.87亿元,同比增长38.56%,明月山5A级景区、明月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温汤镇世界温泉健康名镇等景区随着明月山机场的开通走向全国,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重管理抓安全,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明月山机场最初设计规划为2020年完成旅客吞吐量20万人次,快速增长的生产量早已远远超出设计保障能力,限制了机场进一步发展。 2017年10月26日,在地方党委、政府的高位推动下,机场站坪扩建项目正式启动,扩建工程主要包括新建1条垂直联络道、6个站坪机位(6C)和改建2个站坪,新增一座登机廊桥,配套建设滑行道灯光系统、滑行引导和机位标识牌、站坪照明、消防、供电、连接带、巡场路、围界以及特种车辆等设备设施,概算总投资11089万元,全部由市政府筹集。 此外,在生产运营中遇到的资源问题,当地党委、政府及发改委民航办均积极协调解决。2015年1月政府出资167万采购除冰车交付机场使用;2016年出资500多万元将消防及应急救护等级由5级提高至6级。 有人会问,宜春市政府花这么大力气支持民航事业发展,值得吗?宜春民航,用成绩给出了问题的答案。 据不完全统计,机场开航到2017年6月底,仅吸引外地航空旅游团队3149个,团队游客132048人次,机场将宜春明月山、温汤硒温泉等旅游名片声名远播。 同时,通过萍乡、新余城市候机楼及周边地区旅行社等平台,有力地撬动了赣西地区的客源市场。而不断增长的货邮吞吐量也无疑昭示着机场为宜春带来的物流、信息流,促进了当地生鲜水果、特产、生物医药等高附加值货物的流通。 明月山机场的发展,也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应。宜春商务往来不断增加,沃尔玛、复星集团、百荣等知名集团高管纷纷乘公务机到宜春考察市场;万达、天虹等先后落地宜春。越来越多重大活动在宜春举办,“明月山杯”中日韩三国围棋文化交流实现常态化,赣台经贸文化合作交流会等重大活动在宜春召开。助力招商引资更上新台阶,2018年1-5月份,宜春引进省外资金287.83亿元,同比增长9.47%。 机场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运行保障功能一个都不能少,严控员工数量增长对降低运营成本至关重要。 为确保机场的安全运营管理,宜春机场分公司就将公共区、航站楼保洁、保安及绿化等物业管理、到达口行李牌查验、手推车管理业务、候机楼商业、停车场管理、职工食堂等非核心保障业务进行了外包。宜春机场分公司在业务外包的同时,明确了服务质量标准和监管考核方式,议定了问责机制,对外包人员开展经常性安全教育,教育覆盖率达到100%,切实落实了安全主体责任,保证了服务质量,确保了机场的运行安全平稳。
支线机场的发展,任重道远;明月山机场的发展,未来可期。伴随着扩建工程的启动,宜春民航正朝着“十三五”期间开通地区和国际航线,2020年实现旅客吞吐量100万人次目标努力奋进。 (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谢娇) |
|
||||||||
|
copyright© 2002-2016 文登之窗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编号鲁B2-20100020号 |
鲁icp备0907492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