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永 芳 通讯员 梁佳媛 再过几天就是暑假了,半个多月来,区图书馆馆长鞠建林一直没闲着,预定少儿图书、招募学生志愿者、筹备少年儿童读书征文比赛……暑期,区图书馆将为小读者带来全新的读书体验。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阵地,区图书馆已成为我区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先锋之一。 与区图书馆一样为群众提供免费文化服务的还有区文化馆、区博物馆、区体育馆等。2018“百姓放歌·唱响文登”农村(社区)广场舞蹈会演、山东省门球比赛、全区运动会篮球赛、魔幻经典儿童剧《白雪公主》……一年四季不断线的文化交流活动、体育赛事,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公共文化的福利,更让公共文化充满魅力。儿童剧演出时常出现观众要求加场的现象,公益辅导班也经常人满为患…… 近年来,着眼于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均衡化、供给社会化、产品特色化、运营智慧化,我区初步构建起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城市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增强,城市发展活力更足。 区镇村联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均衡化 “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均衡化一直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区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区坚持城乡统筹、区镇村联动的原则,将资金投入、资源配置更多地向基层倾斜,健全完善载体支撑,打造全面覆盖、城乡均衡、互联互通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在市区,重点抓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音乐厅、体育公园等公共文化服务场馆的提升利用,着力加强标准化建设,推动相关场馆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在此基础上,加快方志馆、自助城市书房等设施建设,提升服务功能。同时,敞开大门让群众参与,先后开展了“你读书、我买单”“文化惠民需求调查问卷”等活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文体活动。 在镇街,重点抓功能完善,确保街道综合文化站达到国家一级综合文化站标准、镇综合文化站达到国家二级综合文化站标准。同时,深入实施“历史文化展示工程”,强化梁氏庄园等文化遗址保护,并将各类文化设施与乡村文化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在村居,重点抓整合建设,整合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增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按照“六个一”标准,今年全区将开始建设村(社区)儒学讲堂,同时,建设“乡村记忆”工程,着力打造梧桐庵等村级文化风情馆,提升村居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水平。 社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社会化 政府搭台,百姓唱戏。6月6日,区文广新局派出文艺骨干到米山镇西山后村开展艺术指导,培育乡村文化骨干,促进庄户剧团发展。 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社会化的推进,目前,我区已形成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多层次、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新格局。庄户剧团、专业艺术团、业余演出队扎根基层,创造了“本土文化团体担纲”的服务新模式。同时,我区还注重挖掘和培养泥塑、剪纸、书法等本土文化骨干、文化能人,聘请他们担任老年大学教师、专业课程讲师等,给他们创造更广阔的用武之地。为充分凸显文化资源优势,近年来,我区还发挥文化志愿组织作用,成立“书香使者”志愿服务队,计划到2020年再打造5个高素质的文化志愿者队伍,进一步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平。 在此基础上,政府向专业文化公司和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力度不断增强,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都由他们承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有效对接。 彰显魅力,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特色化 依托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和文化基因,近年来,我区结合地方特色,鼓励开展文艺创作,丰富“文登学”文化特色品牌的内涵。 今年元宵节,高村镇北邢家村广场上,20多年未曾表演的“串黄河”惊艳亮相,这一文登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让十里八村的群众大饱眼福。以传承地方特色文化为抓手,近年来,我区加大士学文化、道教文化、红色文化、李龙文化的挖掘和宣传推广力度,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共筑伟大梦想”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实施“乡村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和“新乡贤文化培育”等工程,加强鲁绣、串黄河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丰富时代内涵,激发文化活力。 围绕着打造优质文化品牌的目标,近年来,我区进一步提升西洋参文化节、李龙文化山会等节会层次,着力打造“百姓放歌·唱响文登”“舞动龙乡大型活报表演”“书香文登”全民阅读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品牌,使其成为具有鲜明特色和社会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在基础上,我区文艺工作者还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调,创作了带着泥土芬芳的快板《文化惠民乐城乡》《移风易俗天天讲》、小品《孝顺不能装》等弘扬传统美德、展示时代风貌、彰显文登特色的文艺精品,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特色化明显。 近年来,顺应“互联网+”趋势,我区不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打造智慧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威海智慧文化平台为依托,整合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数字资源,打造共建共享数据库。同时,加强文化设施自助终端建设,加快文化类手机APP产品研发,推进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让群众的文化体验更方便、快捷、高效。 |
|
||||||||
|
copyright© 2002-2016 文登之窗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编号鲁B2-20100020号 |
鲁icp备0907492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