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文登社区 首页 资讯中心 本地新闻 查看内容

“俺也要当股东”——文登营镇东杜梨村脱贫记

2018-6-29 08:06 |来自: 文登大众

  本报记者 谭桂双 通讯员 刘军超
  进了六月份,文登营镇东杜梨村村民便忙了起来,而且人人兴奋。

  是希望,让这个省定贫困村变得前所未有的热闹——自打6月2日文登办起首个桑葚文化节,每天前来旅游观光采摘的小车大车,都把村边和生态采摘园的停车场停得满满的,每天几百人的客流量为这个小山村带来了近万元的经济收入。

  东杜梨村人的眉头舒展开了。

  “170亩桑园,4万余棵桑树,园内安装滴灌设备,人工除草、人工捉虫,不施化肥、不播撒农药。”皮肤黝黑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孙东军说起自己带头办起的桑葚采摘园自豪满满,“俺村的桑葚有白的、紫的、红的,个大多汁,富含花青素,是真正的有机食品。”

  此时,73岁的孙佑山拎着小塑料桶,正乐吱吱地穿梭在园里帮游客摘桑葚。

  因为腿不好,干不了重活,加上常年打针吃药,几年前孙佑山成了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那时的他经常愁眉苦脸的。

  自打村里成立了合作社,他不仅当上了“股东”,年底有分红,还经常来采摘园里打工,春天整树盘、夏天摘桑葚、秋天为桑树剪枝,一年下来,加上当保洁员的工资,能有1万多块钱的收入。

  如今早已摘掉贫困户帽子的孙佑山满脸舒心的笑,逢人便说:“有活干就有收入,有收入日子就过得滋润。”

  同孙佑山一样,村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都在采摘园里找到了自已的“差使”,仅采摘桑葚一季,人均收入就达3000多元。

  这在几年前是东杜梨村人想都不敢想的事儿。

  2014年,东杜梨村,全村96户,有近一半的贫困户;由于近城,村里的劳动力都进城务工去了,村集体收入不足千元,村里环境脏乱差……

  这些都像石头一样压在镇村干部们的心上。为此,镇领导、包村干部没少往东杜梨村跑,入户调研、外出参观,开党员会、群众大会,条分缕析、问诊把脉,终于理清了发展思路。

  刚上任的村委会主任孙东军决定先从整治村容村貌入手。“宁肯扒掉一层皮,掉下几斤肉,也要让村里环境大变样!”孙东军向乡亲们郑重承诺。

  先从党员干部开始,街头巷口私搭乱建、柴堆草堆等一处死角都不留;然后铺设过街管涵、绿化硬化路面、安装路灯,东杜梨村人克服一道道难关,硬是把百十来户的村庄当成公园来建。

  环境变美了,群众的心里也亮堂了。村里又因势利导,在村里主要路段和沿街房屋的墙体绘制了以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生态环保、村规民约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墙,引导村民崇德向善;村里还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党员干部带头引领村民破旧俗,树新风。

  这仅仅才是开始。

  2015年,为摘掉省定贫困村这顶 “帽子”,在文登营镇政府的帮助下,东杜梨村凭借近城优势,决定发展桑葚采摘业。

  没有地,他们就通过土地流转方式,整合全村200亩坡地资源;没有钱,那就村民投资入股筹一点,上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给一点,包扶的威海市经信委和文登镇政府再贴一点,共筹集260余万元资金。

  有了这笔钱垫底,东杜梨村人栽桑树、挖平塘、建大棚、搞养殖,短短两三年时间,一鼓作气打造出一个集桑葚采摘、休闲垂钓、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现代近郊农业园。

  为破解管理瓶颈,东杜梨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合作社,吸收村民加入合作社,项目获得收益后,村集体、农户、贫困户分别按入股资金比例分红。

  村里刚兴办合作社时,83岁的孙启华一百个不愿意,“我都80多岁了,还入那个股干啥,再说,赔了咋办?”孙启华说。

  让他没想到的是,转过年,2016年年底结算时,入股的村民每户分到了1000元的红利。“再等一等,再看一看”孙启华想。

  又过了一年, 2017年,村里的股民们每户分到了1520元的红利。

  这时,孙启华再也坐不住了,他跑到孙东军那里,掏出500元钱, “把俺的名儿写上,俺也要当股东。”

  不但孙启华没有想到,东杜梨村的村民们也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由村民变成股民,而且东杜梨村会一举摘掉省定贫困村的帽子。

  跟东杜梨村一起“脱贫”的,还有东杜梨村人的精气神儿。

  “每天四五点钟,我们村干部和村民理财小组的成员就来到采摘园,大家分工协作,密切配合,有疏导交通的、有过秤收款的,中午轮流吃晌,天天要忙到晚上八九点钟才能下山。”当了20多年村会计的孙启波说,东杜梨村的干部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忙并快乐着。

  在生态采摘园里,孙启波主要负责收款和记账,在他的本子上,详细地记录着每天的入园人数,采摘数量,销售金额。“每天卖多少桑枣收入多少钱,都有账,而且账目日清日结,末了还要由村民理财小组成员签字,咱经得起群众监督。”

  为方便游客,采摘园还开通了支付宝,游客可以扫码支付。“这也算是与时俱进吧。”孙启波推了下眼前的算盘,指着墙上贴着的二维码说。

  同孙启波一样忙碌的还有特色农家宴的老板王庆中。原先在城里开饭店的他,看中了生态采摘园这块风水宝地,毅然下乡开起了农家宴。“有山有水有客流,不愁赚不到钱”,王庆中说,是东杜梨人栽下的梧桐树,才把他引来的。

  320平方米的向阳大正房,内设8个单间,门上贴着一队二队三队字样,桌上摆着平塘里钓上来的鱼,山上散养的鸡,还有大棚里采摘来的蘑菇、木耳和园里的青菜,都是原汁原味的农家菜。

  这只是东杜梨村人发展乡村旅游的一个缩影。去年,上级又给村里拨了30万元的扶贫资金。为让资金发挥最大效益,经前期考察和村民代表开会研究,村里决定新上30亩冬桃项目,进一步拉长生态采摘产业链。

  “这种冬桃名叫‘金秋红蜜’。”孙东军介绍,早桃一般在六月份上市,每公斤也就是四五元钱,而冬桃要到10月中旬才成熟,口味甜、耐储存,每公斤能卖到20元钱。

  顺着孙东军的手指望去,呈梯田状的采摘园内,树影婆娑,红的、紫的、白的桑葚压弯了枝条;桃园里也是一片葱茏,枝繁叶茂,就像东杜梨村人的日子一样,甜蜜而美好。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文登之窗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文登之窗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文登之窗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文登之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文登之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免责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每日推荐  
· 打造“医共体”,文登人民就医更方便
· 95后陆续入职:慢就业观兴起 专家建议合理
· 民警凌晨回家怕打扰老婆 躺门口睡一夜
· 澳大利亚贪吃老虎美餐后舔舐玻璃墙 表情憨
· 男子因妻杀人入狱 妻子7年后要求离婚被索赔
· 父子2人因讨债被困大楼8天 吃喝靠绳子吊上
· 歌唱祖国:穿越时空的旋律
· 男子与妻子吵架后盗走岳父家保险箱 被判刑5
· 南宁474岁最老樟树遭连根拔起 获抢救有望复
· 女生被电信诈骗1.9万 不停给骗子打电话要回
· 找到自己比找另一半更重要?说说你至今单身
· 拉萨河畔朵朵“格桑花”争芳吐蕊
· 广西境内兰海高速一载天然气罐车起火 道路
· 环卫工捡到10万现金上交 失主害怕不敢报警
· 男子开5座车一家7口去旅游 将老婆和娃藏后
  论坛热帖 更多>>
·文登同学毕业照征集活动 我要上传>>
·为身边单身男女征婚活动 我要上传>>
·网友上传宝宝照片活动 我要上传>>
·文登风光民俗照片集萃 我要上传>>
·文登登山俱乐部最新活动 我要参加>>
·文登姓氏族谱交流区 我要参加>>
  精彩图片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 在线客服
copyright© 2002-2016 文登之窗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编号鲁B2-20100020号
鲁icp备090749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