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讯(实习记者 赛明建 通讯员 张雅飞)自6月21日夏粮开始收购以来,我区粮食市场购销平稳、秩序良好,入库粮食质量全部达到国家中等以上标准。截至目前,全区已收购小麦16134吨,每公斤2.3元。 记者在葛家镇粮食管理所看到,前来卖小麦的农民络绎不绝,一派繁忙景象。“今年种了三亩小麦,收了1000多公斤小麦,由于今年的雨水很充足,产量相比去年提高不少。”葛家镇院东村村民于占军一边数着粮款一边告诉记者。 在收购过程中,我区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收购质量标准,在11处粮食收购网点张贴“2018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榜单,将各品种小麦的收购价格上榜、质量指标上墙、标准样品上台,并配有电子磅、机械入库设施,为售粮农民提供优质服务。 据介绍,今年开始,国家首次调低小麦最低收购价,今年三等标准品小麦最低收购价为1.15元/斤,比上年下调0.03元/斤;最低价收购粮食质量标准为当年产符合国标三等及以上。2018年小麦收购质量要求:容重750g/L以上,水分控制在12.5%以内,杂质控制在1%以内。往年最低收购价政策可以收的四等、五等粮,今年最低收购价不再收购,由地方政府组织引导实行市场化收购。 葛家镇祝家泊子村村民孙厚胜装满一车小麦来到葛家镇粮库收购点。质检员对小麦进行随机抽检,几秒钟快检仪器就显示出了小麦的有关信息,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随后,于洪恩将600多公斤小麦卸到传送带上,小麦缓缓流入粮库。于洪恩拿着票据到会计处领取了粮款,整个过程十几分钟。点着崭新的钞票,孙厚胜非常开心,他说:“今年虽然收粮的标准提高了,但是今年产量也增产不少,收入提高了,我们农民种粮越来越有信心了。” 为方便农民卖粮,优化服务,今年区粮食局设置了11个粮食收购网点,提前上班、延迟下班,每个收购网点还设立了夏粮收购服务小组,帮助农民装粮、卸粮,保证农民送来的小麦随到随收。同时,各收购点还采取预约收购、上门收购等方式,最大限度方便农民卖粮。在各个粮食收购网点设置饮水处、纳凉处、休息室等,为前来售粮的农民提供贴心服务。 记者了解到,为保证储粮安全,区粮食局对所有收储库点进行大规模维修改造,更换门窗,翻修屋顶,修砌边沟,更换仓库屋面防水层,对仓库内外进行粉刷,加大对老化设备的检修与更新,确保机械设备正常运转。共维修、保养输送机等机械设备48台,检验校正水分测定仪等收购仪器11台,检修地磅11台,充分保证卖粮安全。 为确保农民售粮款及时足额支付,区粮食局采取协调农发行贷款、自筹资金等方式筹措夏粮收购资金6000余万元,并在各个收购网点推行“一站式”服务,破解夏粮收购的资金需求难题。同时,要求全区粮食购销企业以及收储库点不得挤占、挪用收购资金,不出现农民卖粮难和打白条情况,保证农民随时卖粮,随时拿到粮款。 为规范收购程序、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更好地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区粮食局超前谋划,积极准备,今年夏季粮食收购中,在山东文登国家粮食储备库及泽头分库两个收储网点全面安装使用政策性粮食收购一卡通系统。政策性粮食收购一卡通系统(简称“一卡通”),即售粮人在入库前需要办理一张IC卡,通过该卡完成从收购入库登记、验质、检斤、入仓、结算、资金支付等各环节业务,实现粮食收购业务全过程在同一个公开透明、责任可追溯的信息平台上规范运行,用信息化手段严格政策性收购全流程管理,强化粮食和资金风险防控。 针对夏粮收购期间收购现场设备车辆较多,人员密集的实际情况,区粮食局协调交警部门疏导交通,开辟售粮绿色通道。同时,积极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区,确保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夏粮收购期间不出现安全生产事故。 为做好夏粮收购工作,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区粮食局还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区14家具备收购资格的粮食购销企业和所有粮食经纪人的收购资格进行核查,组织财务、统计、保管等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集中开展夏粮收购专项监督检查活动,建立起专项检查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大对粮食收购政策、收购行为的检查力度,坚决取缔压级压价、恶性竞争等行为,为夏粮收购保驾护航。 区粮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高度关注小麦市场动态,加强调研分析,准确把握市场走向,为收购企业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指导企业开展市场收购,满足种粮农民售粮需求,最大限度地掌握市场粮源,把握好经营和市场调控的主动权。积极开展粮食收购监督检查,维护好粮食收购市场秩序。严格把好小麦入库质量关,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确保入库小麦质量。一旦收购价格低于国家最低收购标准,将适时启动托市收购,以最大限度地保护种粮农民利益。 |
|
||||||||
|
copyright© 2002-2016 文登之窗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编号鲁B2-20100020号 |
鲁icp备0907492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