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王玮祥 通讯员 林建明 紧张的高考已经结束了,孩子们放下了繁重的课程开始享受这个夏天。不过,这个时候“马放南山”还有一些早。因为诸如志愿填报、心态调整等等高考“后时代”的一些事儿仍需考生以及家长关注。 七分成绩定 三分志愿拼 考得好不如报得好,高考牵动着千万人的心,不管是高考分数还是志愿填报,都成为家长关注的焦点。 2017年,我省第一次将本科一批、二批录取批次合并,今年我省录取批次与去年相比保持不变,仍分5批次进行,即本科提前批、自主招生批(含高校专项)、本科普通批、专科(高职)提前批、专科(高职)普通批。 据了解,今年我省继续实行网上填报志愿,不过,在志愿类型上政策有了调整。在普通文史和理工类的本科普通批、专科(高职)普通批全部实行平行志愿的基础上,体育类、艺术类(经教育部批准可以进行校考的部分高校艺术类专业除外)也将实行平行志愿。 据介绍,所谓平行志愿,指考生所选A、B、C、D等志愿,他们之间是平行关系。平行志愿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多次检索、一次投档”的原则进行投档。平行志愿填报高校也有先后顺序,并且平行志愿的投档是在分数优先的前提下遵循志愿顺序进行的。投档时,电脑从考生第一志愿高校开始检索,如果考生第一志愿高校报“低”了,即便后面还报了与自己分数相当的“高”校,也只能“优先”被第一志愿的“低”校录取了。 “拿到高考成绩以后,最重要的不是分数,而是排名。”教育部门工作人员提醒高考生,要根据自己的排名,结合往年各院校录取最低分的排名,确定自己能报哪些院校。其次,要合理安排院校顺序。平行志愿多个院校的顺序一般是“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不要全部填报同一层次的院校,排在后面的院校,录取最低分和排名应是低于排在前面的院校的。 切勿轻信“大数据” 谨防“高考骗局” “一下子要填好几个院校和专业志愿,许多考生和家长对填报哪所大学、哪个专业感觉心里没底了。”正因此,一些社会机构借机推出了“志愿填报指导”服务,收取高昂的“服务费”,号称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提供精准的志愿填报结果。 “其实,这些机构并没有这样一个巨大的数据库,况且志愿填报是群体行为,各院校、各专业的录取分数是和考生填报情况和招生计划安排密切相关的,填的人多,分数自然抬高。”教育部门工作人员特别提醒家长和考生,切勿相信这样的志愿填报机构,更不要投入高昂的“服务费”。 此外,高考结束,电信诈骗、网络诈骗等案件就将进入多发期,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法分子的手段不断翻新,一些招生诈骗披上信息化外衣后又卷土重来。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从公安部门了解到一些往年案例。某年高考成绩公布后,考生小周收到自称某大学招生办的电话,称因艺术类院校提前招生,小周的录取状态为“自由可投”,如果想被学校录取,需提前交纳学费,否则有退档无法录取的风险,于是小周向对方付了8000元,后来发现被骗。 据招生部门工作人员介绍,提前批次录取主要针对军事、国防、艺术类院校考生,录取工作全部实行异地远程网上录取,由专门的计算机系统按志愿和投档规则投档,不受任何人为因素影响。对于收到的任何以招生为由的电话短信,不要相信。考生可通过教育考试院官网查询录取信息,切不可“病急乱投医”,以免上当受骗。 同时,对于“军校内部招生”“修改成绩”等诈骗案例,公安部门工作人员做了解释。军校招生与其他地方高校招生一样,有严格的程序和规定。军校招生没有“内部招生名额”的说法,军队和武警部队不允许任何个人私自携带招生公文,招生过程也不存在向考生或家长展示公文这一环节。缴费是诈骗的最终目的,考生及家长不要上当受骗。另外,成绩一旦公布即尘埃落定,对自己成绩有异议的考生可以通过官方渠道复查试卷,但直接修改成绩肯定是天方夜谭,不法分子抓住考生求学心切的心理设局诈骗,切勿上当。 高考后心理变化多 需要关注心理调试 一年一度的高考落下帷幕。从高度紧张到突然松弛,对考试成绩的预期与实际结果的差异等等,会让许多考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我区某心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心理咨询师张玲霞介绍说:“高考结束后,很多考生会出现放纵、焦虑等多种心理变化。”有些考生认为高考结束便意味着苦日子熬到头了,得好好犒劳一下自己,弥补自己多年来的艰苦奋斗,有的考生一睡好几天,有的一连玩几天几夜的网络游戏,甚至有些考生还就此染上一些不良习惯,严重的还会误入歧途。” 考后焦虑型心理也比较常见,许多考生在考后会出现患得患失的状况,尤其是那些平时学习成绩还不错的考生,他们往往期待值比较高,但在等待放榜的日子里,由于不确定性而变得焦虑。这种焦虑对于那些心理素质弱的考生,还会持续加重。比如有些高考学子会出现由焦虑到失眠,再从失眠到抑郁等。尤其高考后父母对自己的生活学习要求的变化,大家期待的眼光都放在分数上时,这种感觉更明显。 那么高考后应该如何调整心态?张玲霞认为,考生经历了高考前的思想焦虑和心理疲劳,又承受着来自家庭、学校的压力,精神高度紧张、疲惫,这个阶段要多补觉、多休息;考生要对高考有个心理预期,感觉能考上的,要结合兴趣选择学校、专业,感觉不理想的,是复读还是就业,都要考虑成熟,要为身份、生活方式的转变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未来的人生。对此,建议考生制定一个活动计划,循序渐进地增加娱乐项目,要合理安排娱乐时间,丰富活动内容,如将听音乐、运动、玩游戏、看书、学习英语等活动结合,既照顾了兴趣爱好,又增长了知识。 作为家长,此时需要发挥好“避风港”的作用,对孩子做好心理疏导。张玲霞建议,家长要营造和谐宽松的家庭氛围,既然成绩已成定局,考好考坏都不要再埋怨孩子;利用等待成绩的这段时间,帮考生寻找一些兴趣爱好,让他们的身心得到放松。同时,可以和孩子一起梳理考生的未来发展规划,引导考生找准专业方向;家长要为孩子树立榜样,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做到,有经济能力的,可以带孩子外出旅游,转移一下注意力,陪伴孩子度过一个充实的假期。 |
|
||||||||
|
copyright© 2002-2016 文登之窗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编号鲁B2-20100020号 |
鲁icp备0907492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