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王玮祥 实习记者 姚 灿 通讯员 田永建 黄琳娜 5月28日,记者来到政务服务中心市场监管局的综合业务窗口,开启了体验之旅。 早上7时45分,距离政务服务中心开门办理业务还有一段时间,但窗口工作人员已经开始有条不紊地忙碌起来。“现在的登记审批时限由原来承诺的3个工作日改为即时办结,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效率。”工作人员黄琳娜介绍说:“为了把最大的便利让与群众,我们的很多工作都是放在‘8小时’之外进行,比如调试系统、准备章程样本等等。” 8时许,10个综合业务窗口前都坐满了前来办理业务的群众。查询登记档案、填报个体经营信息、注册企业名称……面对不同的业务和办事群体,工作人员忙而不乱、仔细耐心的办理着每一笔业务。 黄琳娜告诉记者:“之前,我们是按照业务类型设置窗口,为了能让办事群众享受到优质高效的便利化服务,我们现在改为综合受理窗口。”改革后,包括受理、审查、核准、发照、归档在内的所有业务,全部在一个窗口办结,实现了“一套材料、一表登记、一窗受理”。 把便利让与群众,就是将困难和问题更多的留给自己。改为综合受理窗口后,原来单向的“线性审批”变为了综合的“点式审批”,这就要求每一位工作人员熟练掌握所有的审批业务,具备“独当一面”的工作素质。 “新政策出台或是系统升级的时候,所有窗口工作人员都要第一时间去学习掌握,很多时候要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黄琳娜说。 上午10时许,窗口迎来了业务办理的“高峰”。越是忙碌,工作人员越是不敢有丝毫懈怠。对工作人员而言,他们工作快一分,群众就少等60秒。 “您好,请问《公司章程》怎么填写啊?”话音刚落,工作人员递上了一份固定格式的登记审批文本,并逐行逐字地指导办事群众填写个性化的信息,帮助其进行登记数据录入,不到半个小时,就完成了所有登记材料填报。 “这是我们推出‘零延时’服务的一项措施,面对成倍增长的业务量,我们在免费代理代办的基础上,相继推出了一审核准制、AB角工作制等服务方式,有效推动了‘最多跑一次’目标落实。”黄琳娜告诉记者。 另外,黄琳娜还告诉记者,今年3月,区市场监管局作为威海市全程电子化登记试点单位,与农业银行文登支行、建设银行文登支行、工商银行文登支行等建立政银合作关系,在三家银行城乡主要网点分别设置了全程电子化服务网点,配备了电脑、扫描仪、高拍仪、复印机等硬件设施,完成了数据推送、个人身份认证等软件设施调试。 企业可以通过手机APP实名认证签名方式领取电子营业执照,这样一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传统窗口登记向网上登记转移,申请人无论身在何地,只要通过互联网就能远程提交登记资料,不用到窗口就可以办照,缩短了办事时间、降低了创业成本,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 “就近领取《营业执照》真的是太方便了,这样既省时又省力。”说话间,一位来自葛家镇的个体业主拿着领到手的《营业执照》高兴的对工作人员说:“以前,我只能在葛家市场管理所办理营业执照,现在我可以选择葛家镇以外的任一窗口办理。” 据介绍,为实现登记审批业务就近办理,区市场监管局充分授权、化整为零,积极打造“多网点、全方位、零距离”登记审批服务平台,在威海市率先将公司登记权限下放到辖区11处基层所,并打破原来的属地管理模式,推行县域通办,扩大基层服务网点。 “除外商投资企业外,申请人可以根据需要,任意选择全区11处基层所或者区政务服务中心登记审批窗口办理业务,扩大了申请人自主选择范围。”黄琳娜告诉记者。 这样一来,解决了区政服务中心窗口服务与群众需求“距离远”的问题,同时破除了因经营场所和住所不一致,或者在急用执照情况下,申请人必须到所属辖区基层所办照的固化模式,构建了纵向“跨层级审批”、横向“跨地域办理”登记审批新格局。 业务的扩容意味着工作量的增大。记者粗略估算了一下,一上午的时间,窗口受理业务达40多笔。然而这仅仅是开始,因为窗口办理业务后还要转到后台,再由工作人员对递交的各项材料进行复审。记者在黄琳娜的办公桌看到,堆叠的材料足足有30多公分厚,而这还只是日常工作中的一小部分。 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我区市场主体总量由改革前的20793户增长到现在的47570户,增长幅度达到128.77%,业务群体和业务总量的急剧增加考验着每一位市场监管人,但也给予他们更大的干劲和热情。相信,站在登记审批最前沿的市场监管人,一定会用优质高效的服务将便民品牌打造得熠熠生辉。 |
|
||||||||
|
copyright© 2002-2016 文登之窗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编号鲁B2-20100020号 |
鲁icp备0907492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