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林燕洁 通讯员 姜 科 “俺村是10个土地规模流转试点村之一,流转土地130余亩,村集体和老百姓都获得了很好的收益,都盼望着镇上的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建设能够进一步深化。”说起土地流转,高村镇虎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孙显武高兴得合不拢嘴,“现在留在村里的都是中老年人,耕地要么撂荒,要么廉价出租。现在好了,镇上统一把土地流转了,省心又省力。” 高村约有6万亩耕地,其中撂荒地7000亩,其余5万多亩耕地要么找人代种、要么半撂荒,耕种形势不容乐观。 在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2017年,高村镇以问题为导向,以方法为引领,积极推行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一体规划、六化运作、三项保障”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实施以“企业+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村集体+农户”为核心的农业生产经营新机制,探索出了一套发展壮大农业经济方面可操作性强、可复制强、面上具有指导意义的“高村模式”,有效破解了新形势下“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难题,大步迈出乡村振兴新步伐。 “就目前运营情况看,这种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非常贴地气,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2018年,高村镇将围绕形成更加完善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在土地规模化经营和品牌化建设两方面进一步突破发展,塑造完整的社会化服务链,提高农业专业化水平,力争在全省范围形成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在高村镇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镇相关负责人为记者作了详细分析,“具体来讲,土地规模化经营方面,土地入股要在去年已在10个村进行了土地经营权入股试点的基础上争取推广到全镇,入股土地面积要达到1万亩以上。土地托管面积要突破8万亩,并增加全托管的比例。品牌化建设方面,着力打造‘大地’‘劳务’‘农业’‘粮油’‘农旅’五大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加农业附加值,加速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只是高村镇打造特色小镇的第一步。以塑造“高田”整体品牌形象为引领,以构建品牌农产品营销体系为载体,高村要扬起的是“品牌”这面大旗,建立层级递进的品牌培育与推广机制,全力挖掘高村镇农产品的核心价值与文化内涵。 “镇党委非常重视农业品牌化发展,这也是我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非常关心的话题。”威海市金沙观光旅游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时述忠告诉记者,“五大品牌打造成功后,将有效带动镇域发展,更为企业发展带来新的商机。” 2018年即将过半,高村党政一班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也与日俱增。 在“高田大地”方面,该镇充分利用上级各部门的支持项目,建设面积6000亩以上的农业园区,并加强招商力度,引进3-5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成田园综合体。 “高田劳务”方面,发展壮大至少10个劳务合作社,做好劳务输出规范化运作,并利用好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下设的职业培训中心,积极做好新型职业农民、职业经理人的培训工作,新型劳务人才人数要突破1000人。 “高田农业”方面,加大农业自主经营规模,注重发展现代果园、中药材种植等高附加值种植项目,村集体自主经营土地面积要突破1000亩,托管面积要超过3000亩。 “高田粮油”方面,推行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种植,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并依托农业大数据信息平台,实现农业管理数字化以及农产品种销全程可追溯,全力叫响从农田到餐桌都让人放心的高村粮油品牌——“粮馫”。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高田农旅”方面,加大高村旅游产品推介力度,依托高村古官道和青龙河游步道建设,将美丽乡村慈口观村、梁氏庄园、呼雷汤温泉、各采摘园等高村农旅景点有机结合起来,打造集温泉体验、骑行健步、高端民宿、休闲采摘、非遗文化体验等为一体的休闲、度假、体验旅游综合体。 以农业为根,以产业为翼,全产业链式整体带动是高村镇特色小镇特色创建的特色效应。 围绕特色小镇建设,该镇今年投资6000万元启动高村镇农政服务中心项目,集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经营、农产品交易、技能培训、旅游推介、检测服务等于一体,采取开放性、平台式运作方式,有效整合各类为农服务资源,建立新型“三农”社会化服务平台。目前正在进行主体施工,预计8月份投入使用。 在探索建立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同时,该镇加快推进镇域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000万元改造兴高路西线、东线及老道呼线等共计6.4公里道路,改造路段更换水稳层、重新铺设油面、道边石、雨污管道和自来水管网等。目前,西线和老道呼线路段已经改造完成。总投资1.6亿元,全长12.56公里的道呼线改建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进一步方便了百姓出行。 为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镇域服务体系,高村镇加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投资5000万元在镇区原文化宫处规划建设双力广场,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新建广场含沿街商铺、大型超市、宾馆、酒店等,建成后将成为高村镇主要地标性建筑群,可吸收就业1000多人。目前,项目主体已完成验收。 在此基础上,高村镇不断探索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新路子,同步推进南北产、汤西、坤龙、锦秀苑农村社区建设,加速改善村民居住环境。通过新型社区的建设腾出大量土地,经过土地流转,实现农业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带动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从总体看,高村镇的项目建设并没有单个孤立地发展,而是跳出农村看农村,以发散式思维实行全局式带动,以战略性眼光提前谋划。这样的发展思路恰恰符合了乡村振兴战略回归并超越乡土中国的本质,这样的战略措施也必将最终实现“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环境优”的目的。 |
|
||||||||
|
copyright© 2002-2016 文登之窗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编号鲁B2-20100020号 |
鲁icp备0907492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