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五四”运动99周年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建团96周年之际
本报记者 邢海波 通讯员 温丽萍 今年是“五四”运动99周年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建团96周年。五四前夕,团区委在天福山起义纪念馆举行“铭记历史感党恩,不忘初心跟党走”集中宣誓活动,全区50多名团干部通过了解胶东党组织发展历程、天福山起义伟大壮举、胶东军民抗战故事等内容,深刻感受先烈的崇高信仰和坚定信念。大家纷纷表示,通过参观,进一步触动了心灵、锤炼了党性、升华了思想,更加增强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信心和决心。
据了解,此次活动只是团区委“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活动之一。今年以来,团区委抓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这一主线,紧紧围绕区一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要求,将2018年定为“基层团建规范年”,以“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为目标导向,扎实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三联四促”“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等活动,切实夯实团建基础,提高服务中心、服务社会、服务青年的水平,努力开创共青团工作新局面。
服务党政中心,强化社会治理。将抓好“志愿服务下沉基层”作为重中之重,全面培育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年内志愿服务组织总数力争达到130个,注册志愿者达到5万人,培育专业社工人才10人,实施“希望工程”“牵手关爱”“微心愿”等志愿服务品牌项目10个,开展集中活动20场,培训志愿者1000人次,服务群众5000人次,协调4个志愿服务组织实体进驻社区,直接面对社区弱势群体开展个性化服务。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志愿服务组织承接关爱社会弱势群体或者青少年公共事务,拓展服务领域,加大社会治理群众参与度。开展青春扶贫行动,实施“精准扶贫直通车”“金晖助老”“靓居工程”“希望工程”等脱贫攻坚项目。广泛开展安全自护、网络安全、心理健康、法制教育“进校园”等活动,加强防艾、禁毒教育,高度关注校园欺凌、非法校园贷、非法传销等侵权现象;对闲散青少年、服刑在教人员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进行全方位关怀。深化“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凝聚更多力量关注关心青少年事业健康发展。
夯实基层基础,壮大发展根基。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首要任务,常态化开展“不忘初心跟党走 增强团员先进性”“青春践行十九大”“学习总书记讲话 做合格共青团员”教育实践活动。持续深化“我的中国梦”等理想信念教育,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共筑伟大梦想”系列活动,组织开展“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等主题团队日活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健全基层团干部协管制度,强化对基层团干部,特别是镇街团干部的考察培养、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召开团建工作务虚会,利用村(社区)“两委”换届的机会,强化农村、社区、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团建,打通基层团组织神经末梢,今年要新建各类团组织40个以上,目前已新建15个。依托基层党群服务中心建设青年之家,实现镇街青年之家建成率100%,推动“青年之家”入驻云平台,推动“青年之家”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打造“青年身边的共青团”,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
建立需求导向,精准服务青少年。以区青企协为主阵地,邀请专家开展“创业导师带徒”“青年创业论坛”等活动,组织青年企业家到威高、迪尚等优秀企业观摩学习,到哈工大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对接,邀请专业人才到文登企业实地指导;完成2家企业在齐鲁证券交易中心挂牌;以“青春建功十三五”为主题,在青年技能工人、青年科研人员中开展创新创效活动,培养一批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文登青年工匠”,助力新旧动能转换。积极落实共青团改革方案要求,申请财政资金15万元,购买心理疏导、婚恋交友、创业就业等服务项目,更好地利用社会专业资源,延长工作手臂,提高服务青少年的精准性、实效性。各镇(街)团(工)委围绕青少年需求,找准着力点,打造“一团一品”创新项目,提升团组织的精准服务成效。完善文登共青团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建设,用好“青年之声”“微邦”互动社交平台,制作、传播团团课堂、青年故事汇等文化产品,利用新媒体更及时地服务青少年。开展第六届“文登美德少年”、第八届“威海市文登区十大杰出青年”等评选,选树青少年的奋斗榜样。
增强工作本领,建设过硬队伍。深化开放日制度,定期召开青年群众代表会议、青年恳谈会、工作通报会等,建立直接面向青年的工作平台。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党组、党支部的规范化建设,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自觉抵制“四风”问题,打造一支想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队伍。增强群众工作本领,以“创新实干、担当作为”为目标,实施“团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开展多轮次教育培训,全面提升素质;建立“三联四促”常态化下沉基层工作制度,团区委每名干部每周拿出一天时间到分包镇街调查研究、协调资源、解决困难,最终形成1篇有分量的调研报告。严格落实“1+100”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制度,全体团干部每人常态化联系100名以上的青年,在与青年近距离交流中增强本领,改进工作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