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7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高村镇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抢抓机遇、创新突破,积极推行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出了一套发展壮大农业经济方面可操作性强、可复制强、面上具有指导意义的“高村模式”,有效破解了新形势下“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难题,大步迈出乡村振兴新步伐。 日前,高村镇党委书记姜宗浩,高村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丛亚平,围绕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等话题,接受了记者采访。 记者:过去一年,高村镇经济社会保持了健康发展的的良好态势。姜宗浩书记,今年高村镇的整体发展思路是如何规划的? 姜宗浩:全区系列会议召开以来,高村镇根据区委、区政府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总方针,以发展乡村经济为基础,以规范乡村治理为保障,以繁荣乡村文化为支撑,坚持因地制宜、创新突破,不断深化和完善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加速特色小镇建设,全力推动我镇实现乡村振兴。 记者:成就事业,关键在党,核心在人。在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方面,高村有哪些好思路? 姜宗浩: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我镇紧紧围绕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严格落实党建工作主体责任,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一是深化创新突破,激发党建活力。编写《组织生活会程序手册》,规范组织生活会各个环节,创新性将民主评议党员环节调整到组织生活会召开之前,确保组织生活会质量。以“共产党员户”标牌、党员信息桌牌、“党员胸牌”三张牌为载体指导开展党员挂牌亮身份活动,以身份压力倒逼党员形成行动自觉,提振党员队伍先锋意识。组织开展机关干部大走访活动,采取老带新的方式组织走访小组对12个无自选支部书记的村进行全面走访,征求群众意见,密切群众关系,架起党群干群的“连心桥”。试点进行党员联系户建设工作,全面激发党员群众积极性,构建“党员带着群众干”的农村工作局面,增强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二是聚焦三资管理,夯实党建基础。分自查自纠、镇级核查、整改公示三步开展农村现任“两委”干部及普通党员占用村集体“三资”清查、清欠工作。共排查出村“两委”干部违规占用21件,涉及资金3.9万元并已全部完成清退;农村党员违规占用63起,合计11.8万元,目前已完成清退5.7万元。并且,为促进村干部规范施政,组织全镇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中的党员和各村纪检委员分两批次进行德廉和党风党纪知识测试,强化农村党员干部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记者:围绕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高村镇积极创新,推行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出了一套发展壮大农业经济方面可操作性强、可复制强,面上具有指导意义的“高村模式”,请介绍一下,这具体是一种怎样的模式? 姜宗浩:为破解新形势下“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难题,为经济薄弱村发展提供新途径,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有效提升农业竞争力,镇党委、政府统筹引领,以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为总抓手,协调土地、劳务、市场、产品、技术、信息的相互关联,融合所有与农业有关的要素,打造镇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负责工作具体落实,充分发挥镇办龙头企业在劳务派遣、项目招商、农业经营、旅游资源推介等方面的关键联结作用,引导各村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并直接向村民提供服务,按照经营规模化、服务社会化、投入多元化的工作原则,推动农村土地“三权分制”,采取土地流转、托管半托管的方式,积极促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化,并通过托流转招商的方式积极接收各类投资者按照现代农业要求生产经营,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释放农业经济活力。 记者:说到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民朋友格外关注。高村镇虎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孙显武表示:去年,镇党委、政府推行了农业社会化服务,虎山村是十个土地规模流转试点村之一,流转土地130余亩,村集体和老百姓都获得了很好的收益,都盼望着高村镇的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建设能够进一步深化。2018年,高村镇在这方面有什么具体打算? 姜宗浩:2018年,我镇将围绕形成更加完善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在土地规模化经营和品牌化建设两方面进一步突破发展,塑造完整的社会化服务链,提高农业专业化水平,力争在全省范围形成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具体来讲,土地规模化经营方面,土地入股要在去年已在10个村进行了土地经营权入股试点的基础上争取推广到全镇,入股土地面积要达到1万亩以上。土地托管面积要突破8万亩,并增加全托管的比例。品牌化建设方面,着力打造“大地”“劳务”“农业”“粮油”“农旅”五大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加农业附加值,加速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 记者:农业的品牌化也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非常关心的话题。威海市金沙观光旅游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时述忠说:高村镇要打造“大地”“劳务”“农业”“粮油”“农旅”五大品牌,这离不开镇党委、政府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想了解一下,高村镇农业品牌化建设具体将如何谋划? 姜宗浩:我们品牌策略是以塑造“高田”整体品牌形象为引领,以构建品牌农产品营销体系为载体,建立层级递进的品牌培育与推广机制,全力挖掘高村镇农产品的核心价值与文化内涵。具体来讲2018年的打算,“高田大地”方面,充分利用上级各部门的支持项目,建设面积6000亩以上的农业园区,并加强招商力度,引进3-5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成田园综合体。“高田劳务”方面,发展壮大至少10个劳务合作社,做好劳务输出规范化运作,并利用好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下设的职业培训中心,积极做好新型职业农民、职业经理人的培训工作,新型劳务人才人数要突破1000人。“高田农业”方面,加大农业自主经营规模,注重发展现代果园、中药材种植等高附加值种植项目,村集体自主经营土地面积要突破1000亩,托管面积要超过3000亩。“高田粮油”方面,推行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种植,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并依托农业大数据信息平台,实现农业管理数字化以及农产品种销全程可追溯,全力叫响从农田到餐桌都让人放心的高村粮油品牌——“粮馫”。“高田农旅”方面,加大高村旅游产品推介力度,依托高村古官道和青龙河游步道建设,将美丽乡村慈口观村、梁氏庄园、呼雷汤温泉、各采摘园等高村农旅景点有机结合起来,打造集合温泉体验、骑行健步、高端民宿、休闲采摘、非遗文化体验等为一体的休闲、度假、体验旅游综合体。 记者:高村镇是远近闻名的文化古镇。今年正月十五,由高村镇党委、政府牵头,举办了大型民俗活动——串黄河,活动场面火爆异常,引发群众热烈反响。今年高村镇在文化建设方面还将开展哪些工作? 丛亚平:我镇围绕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镇域主流意识形态,全力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乡风文明建设。一是深入挖掘、铸魂塑形。建立了“古镇高村”微信公众号,讲好高村故事,传好高村声音,公众号内设立“高村党建”专版专栏,搭起党建宣传新平台。组织开展“七一表彰”和“高村荣耀”表彰活动,对高村镇各条战线上涌现出来的先进党组织及个人进行集中表彰及宣传,擎树先进典型,突出模范带动。二是文化引领、宣传带动。成立了镇域文化活动中心,重新整合四个庄户剧团,培训文艺爱好者及文艺能人,举办“七月颂歌”文艺晚会、大型民俗活动——串黄河、大活报以及健身操比赛等文艺活动,围绕转民风、促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除此之外,随着我镇农业社会化程度不断深入,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村民的空闲时间越来越多,2018年,我们还将加大各村幸福大院建设力度。一方面是通过幸福大院将村民聚集起来,提供阅览图书、书法绘画、歌舞培训、打牌下棋等文体服务,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另一方面是借助幸福大院搭建起来的宣传教育平台,通过定期开展涉及法律、科学养生、医疗保健、人际沟通、家庭教育等专题讲座和咨询指导,帮助村民提升素质的同时加强村民的道德教育。 记者:民生无小事,如何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期待,解决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实际问题,是乡镇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任务,请问丛亚平镇长,今年,高村镇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有哪些举措? 丛亚平:我镇在注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民生为本,打造了“关爱”品牌系列活动,“关爱·凝心聚力”,已精准细致摸排出困难党员79名,建立起全镇统一规范的困难党员动态管理台帐。“关爱·阳光成长”,已资助家庭困难学生及优秀学生共计141人,资助金额合计30.8万元;组织镇域组织镇域骨干企业轮流为中学、小学、幼儿园三所学校900余名师生每周一次加餐;为高村中学硬化路面1万平方米及购买15台燃气壁挂炉解决供暖问题,资金合计98万元。“关爱·拥军优属”,共召开各类退役军人及军烈属表彰或座谈会13次,为14户困难退役军人家庭在去年“八一”建军节之际每户送去500元慰问金,并帮助两名优秀退伍军人找到了满意的工作。2018年,除了在困难群体关爱方面继续深化开展外,我们还将在提升镇村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水平方面加大投入。计划投资5000万元进行青龙河河道清淤整治、两岸绿化及打造观景平台;投资1000万元进行兴高路东线改造;投资4000万元完成道呼线通车;投资900万元进行道呼线两侧绿化等。 |
|
||||||||
|
copyright© 2002-2016 文登之窗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编号鲁B2-20100020号 |
鲁icp备0907492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