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于夕芹陪老伴晒太阳。(王玮祥 摄) 本报记者 王玮祥 通讯员 黄 欣 于小桐 “多亏老于10多年来无微不至的照顾,才让我活得这么幸福。”身患重病的王喜凤说起丈夫于夕芹对自己不离不弃的陪伴,话语中充满了感激。 于夕芹家住米山镇东铺头村,他为人淳朴正直,深得邻里好评。尤其是多年来,他辛勤照顾全家老小的事迹广为村民称道,即使在他身患重病的情况下,也丝毫没有减少对家庭的付出,始终任劳任怨,无怨无悔。 “乐观开朗,积极生活”这是村里人对于夕芹的一致评价。早些年,虽然家庭条件稍微清苦些,但是于夕芹一家老小都很知足,不怨天尤人,他们靠着辛勤劳作,小日子过得也算幸福美满,但好景不长,平静的生活因妻子的患病被无情的打破。 12年前,妻子王喜凤突患脑血栓,虽然在第一时间住院治疗,但因王喜凤上了年纪且身体状况不佳,长时间治疗后也很难恢复到之前的健康状态。 王喜凤因病失去了劳动能力,无法干家务活和下地劳作,这让本就是个急脾气的她性情也变得暴躁起来,稍有不顺心的时候,对于夕芹更是没有好脸色。 但是于夕芹从来没有埋怨过妻子,也没有对她发过一次火,他知道妻子的病痛,理解妻子的心情,所以他愿意包容妻子的脾气。 不仅如此,于夕芹还每天早起为妻子做好饭,然后伺候妻子洗漱,安顿好妻子后再外出干活,十几年如一日,对妻子不离不弃。虽然生活不富裕,可是为了妻子的身体考虑,他总是变着花样给妻子做可口饭菜。 这些事情,对于年过半百的于夕芹来说,着实是个不小的负担。他不仅要养家糊口,还要照顾患病妻子,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他一个人的身上。看着辛苦的丈夫,妻子心疼不已,对此,于夕芹从来不说泄气的话,还经常安慰妻子。他始终相信,日子会越过越好。 就在妻子身体刚刚好转、生活即将重新步入正轨的时候,命运却再次跟于夕芹开了个玩笑。 2015年,于夕芹身体不舒服,经妻子多次劝说,他才去医院做了检查,检查的结果很不乐观,让这本就贫困的家庭蒙上了一层阴影。但于夕芹却丝毫没有被病魔吓倒,他勇敢面对病情,积极配合治疗,因为支撑他的唯一信念就是,为了这个家,他不能倒下。 手术后,于夕芹的身体恢复得很快,就在村里人欣喜好人有好报的时候,不幸却再次降临。2016年,于夕芹遭遇了重大车祸,造成严重骨折,在医院住院治疗了一个多月,他靠着顽强的毅力,再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对于一般人,连续经历过重病、车祸,不论是精神还是身体,都会受到严重打击,但是对于于夕芹来说,屡次的打击并没有让他变得消沉,反而更加坚强。在他的身体恢复后,再次挑起家庭的重担,照顾起全家老小的生活。 于夕芹弟兄三个,轮流照顾90岁高龄父亲的饮食起居,兄弟之间从未因此事产生争执,相处非常和睦融洽。最小的弟弟生病了,谁也不计较轮到谁伺候父亲,都去帮忙;于夕芹生病的时候,其他两个兄弟也替他照顾父亲。 考虑到于夕芹的实际情况,其他两个兄弟主动提出分担照顾父亲的义务,让他省点心,但他坚决不同意。他没有因为自己情况特殊就推脱为父亲尽孝道的义务,而是尽心尽力回报父亲的养育之恩,为全村人所称赞。他说,母亲去世了,现在只有父亲一个人,他虽然家庭条件不太好,不能为父亲多做点什么,但是他会尽自己的所能让父亲吃饱穿暖,过好晚年。 为给家人更好的生活,于夕芹尽己所能增加家庭收入。虽然都是打的零工,但是所到之处,工友们无不称赞他的人品。于夕芹在患重病之前曾在西铺头村做过洗碗工,患病住院期间,老板曾多次去医院探望他,并表示随时欢迎他回来工作。 去年,因为身体状况、同时为了更方便地照顾父亲与妻子,于夕芹在村里谋得了一份工作——在东铺头村担任保洁员。这份工作对他来说,离家近,照顾父亲与妻子的时间也能靠得上。虽然挣钱不多,但于夕芹很知足。用他的话说,只要有希望,一切都会好起来。 别人年过花甲,就开始享受天伦之乐,可是对于夕芹来说,虽然已经年近70岁,却仍然是家里的顶梁柱。这就是于夕芹,一个普通的农家汉子,一直为家人辛苦打拼,默默付出,他用瘦弱的肩膀,为全家人撑起了一片天。 |
|
||||||||
|
copyright© 2002-2016 文登之窗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编号鲁B2-20100020号 |
鲁icp备0907492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