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成功救治了一名心梗患者。而此次救治,从患者进入医院大门到开通梗塞血管,只用了短短的12分钟,打破了该中心之前保持的最低16分钟的抢救记录,成为了市中心医院胸痛患者救治史上的又一里程碑。据悉,作为国家级胸痛中心的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通过加强与院前急救系统、基层医院的联络及配合,以及深入进行对普通民众的宣传教育等,进一步降低了患者进入院内的抢救时间,使众多患者获得了迅速有效的治疗。
据介绍,这名患者的病情是在文登区葛家中心卫生院被检查出来的。当时,葛家卫生院医生通过评估,认为患者适合进行介入治疗。在与患者家属沟通获得同意后,立即为其做好了术前准备工作,并安排急救车紧急送往市中心医院,同时将患者的心电图和基本情况上传到与市中心医院联系的微信群里。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主任周建华在了解情况后,为给患者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按照胸痛中心相关标准,决定绕过急诊科,直接进入介入室救治。
当载着心梗患者的急救车从葛家卫生院呼啸着驶入市中心医院时,介入室的各项准备工作早已就绪。双方医院医生进行交接的过程中,患者穿刺前的准备工作也做好了。现场一切有条不紊,忙而不乱。根据患者的造影结果显示,其心脏右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医生根据病情为其放置了1枚支架后,堵塞的血管立刻有了血流,本来痛苦万分、满头大汗的患者也逐渐安静了下来。手术结束后,经过计算,患者进入医院大门到开通梗塞血管时间,只用了12分钟。这一数据打破了胸痛中心之前保持的最低16分钟的记录。
抢救时间缩短了4分钟,这对于时间就是生命的心梗患者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而为了抢回这4分钟,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不断优化流程,对于每一例胸痛患者的抢救时间,医院都认真细致地进行记录,包括几分钟做心电图、几分钟确诊、几分钟吃药、几分钟打针等,然后再对这些详细的数据进行对比,从中找出存在影响抢救提速的环节,并想办法进行改善。
同时,根据医院所处的位置,为了让更多来自镇村的胸痛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市中心医院还积极与多个基层医院签订协议,并通过对这些基层医院的相关医务人员开展诊治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初诊能力,从而使得更多就诊于基层医院的心梗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被发现,并被第一时间送到救治技术过硬的市中心医院来。医院还建成了全市首家覆盖22家基层医疗机构的心电网络中心,并与威海120急救指挥中心及多家基层医院签订共建合作协议,为胸痛患者提供早期风险识别,开辟抢救绿色通道,降低死亡率。不仅如此,胸痛中心还不定期下基层对民众开展科普宣传,进一步增进大家对急性胸痛的认识,缩短发病至就诊的时间,使更多的急性胸痛患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得到快速、有效的救治。
“下一步,我们还将进一步推动和完善急性心梗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并做好公众健康教育和预防救治的宣传等工作,多方提升心梗急救能力,最终提高心梗救治水平和成功率。”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主任周建华如是说。(通讯员:刘海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