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提起医院查房,人们脑海里都会浮现出医生、护士推着半人多高的病历车、抱着厚厚的病历夹逐一走过病房的情景。 然而,今年以来,一项新的移动医疗系统在威海市中心医院30多个病区全面铺开。医生查房时,只需带一个8寸的pad,护士日常护理时,只需手持手机大小的PDA设备,就可在病床边快速检索患者所有的病史资料、住院情况、病程记录、用药情况及各种检查结果,实时查询、输入患者的基本信息、医嘱信息和生命体征等,即时下达医嘱,将电子病历从桌面应用推向移动应用。 查房用上高科技 效率出奇高 床边扫描腕带进行身份核查、床边检验标本扫码采集、床边给药进行扫码身份验证及确认、床边录入生命体征信息、床边随时接受治疗信息……3月21日一大早,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一片忙碌的景象,当班护士人手一台PDA,飞快地完成以上诸多工作,用信息化技术筑架护理安全的防护墙。 过去,护士给患者注射药品前要‘三查七对’,反复检查确保患者用药准确性。医院配备移动终端后,护士只需手拿一个手机大小的移动护理终端在患者腕带上轻轻一扫,终端页面立即显示出患者诊疗及药物信息,同时再扫描药物或者其他诊疗就完成了患者数据录入和信息核对工作,在这过程中倘若所用药品与患者信息不符,手中的设备立刻会传出“叮叮叮”的警报声。 病区护士王丽娟介绍,神经内科一病区入住患者多且流动性很大,以前每天上午8点钟开始例行查房,医生一般到9点半左右才能查完房回到办公室开始下医嘱,护士确认后去领药,从药房取出药再分发到每位患者的手里。如果有病情复杂的,就更费时间了,有时会查到10点多,医嘱内容多、执行晚,经常延迟下班,有时顾不上吃中饭,病人等着拿药出院,显得非常忙乱。“现在不一样了,早在患者入院时,住院处就为其发放一个印有二维码的腕带,二维码内录入患者生命体征数据,以便医护人员了解患者身体变化情况。医生边查房边下医嘱,护士在护士工作站马上可以看到,医嘱执行时间至少提前了半小时。”王丽娟说。 记者了解到,有了线上系统和终端,医生在家甚至全国各地出差时,可手持移动终端随时调阅病人的电子病历、医嘱单、心电报告、超声报告、影像报告等,随时把查房情况、处理意见写进系统备忘录中,同时还可实现预约检查等服务,不仅方便医护人员录入医嘱,更方便患者检查。“当前,我们倡导无纸化办公,有了移动医疗终端,等于把医护人员的电脑移入病房。”护理部副主任高巧燕说。 医疗信息化 功能强作用大 早在2017年年初,移动医疗系统开始在市中心医院部分科室试点推行,截止今年3月1日,该系统已覆盖到全院,实现了电子体温单、各种记录单、评估单、交班单、知情同意书、电子签名等贯穿医护一体化流程的闭环,更实现了办公无纸化。 有了这套移动医疗系统,压疮评估、压疮图片拍照做到实时录入、实时上传,护理部可对高危人群进行实时监控和质控督导,一键式生成统计与分析表格,至少节省护理部每月2个工作日的手工统计时间,无纸化办公水平堪称胶东地区无纸化办公场景的金样板。护士长及以上级别的管理人员,可在山东省境内随时用手持终端获取所辖病区的护理质控数据、跟踪每一名护士的护理操作。 在核对机制中,后台数据不仅会完整记录核对正确的操作,同时会将核对错误的记录进行完整保留,扫码核对错误条数作为护士长质控工作的重要一环,护士的扫码核对错误率达到一定阈值,就会在护士长的质控平台上发生人力调配的预警;巡视机制中,PDA不会机械地提醒护士进行巡视,而是按照护理等级、高危人群、体征敏感指标等进行智能的大数据运算,“聪明”地提醒护士什么时候巡视以及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需要及时完成的任务等;交接机制中,护士的交接班时间由以前的15分钟缩短至5分钟。 大力发展“互联网+” “智慧医院”指日可待 移动医疗项目的应用,实现了对输液、医嘱执行、电子三单、给药流程的全过程闭环管理,提高了医护效率,预防和减少医疗差错。目前,市中心医院移动医疗覆盖了全院,上千名医护人员能够熟练开展相关操作。 值得瞩目的是,市中心医院移动医疗项目是山东省首个以移动公司4G-VPN为依托,全面打造医护联动工作模式,打造院中诊疗移动化、院后随访网络化、院前就诊一站化的移动医疗布局。该项目立足行业和医院实际,贴合临床,共同研发、共享产权,实现临床应用与医疗护理管理一体化。同时,以临床工作为基础,逐步向医疗护理管理和基层拓展,实现医疗信息化流程再造。 市中心医院副院长臧传农介绍,该项目从试点到现在全面铺开共6个月的时间,医嘱执行条目突破200万条,有效数据创山东省同类项目新高,依从率名列全国前茅。2018年省卫生计生委主任袭燕来院调研时,对医院信息化建设,尤其是移动医疗项目给予充分肯定,该项目还获得业内同行的认可和极大的兴趣,多家医院来我院进行现场参观考察,同时医院也将于2018年6月在天津举行的全国护理管理大会上进行展示交流。 近几年来,市中心医院不断加大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利用“互联网+”模式,发挥医院区位中心优势,与基层医院互联互通,覆盖辖区二级医院及中心卫生院,打造区域心电、影像、病理、检验中心,实现“基层检查、中心诊断、互联网传输报告”的服务模式,让群众就近享有价低质优的检查检验服务。其中投资300多万元建设的威海市首个心电网络中心,已覆盖文登、临港、科技城、荣成等22家基层医疗机构,2016年运行以来共免费诊断病例44000多人次。 此外,市中心医院全面推行自助机、微信的分时段预约和自助挂号,医院微信服务号还可实现门诊和住院费用缴纳功能,微信缴费机基本实现全院覆盖,可扫码实现微信缴费,便捷的信息化服务网络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 臧传农副院长表示,随着信息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医院的信息系统和区域一体化平台建设将会进一步延伸,用信息化手段精确记录每一项服务,将院前、院中和院后的医疗过程数据进行关联,形成咱威海老百姓自己的健康大数据,让“智慧医院”指日可待。(威海晚报记者 王静/文 桑春磊/图 通讯员:李洁、王俊茹、邵景华) |
|
||||||||
|
copyright© 2002-2016 文登之窗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编号鲁B2-20100020号 |
鲁icp备0907492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