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环山街道处于城区西大门位置。2017年,环山街道紧紧围绕“全力打造城区西大门”的目标定位,努力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水平。新增各类市场主体近千户,完成税收1.6亿元,进出口总额3.53亿元;盛祥农贸市场、正大环保、盛世鸿运花卉大世界等项目投产运营;城市社区“五联五化”工程“由点到面”,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整治、城市精细化管理、校安工程等工作扎实推进,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大幅提升。 日前,环山街道工委书记于春柏,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丛赛英就环山街道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前列等话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于春柏书记,今年是全区项目突破年。请介绍一下,环山街道今年的项目建设工作是如何布局的? 于春柏:环山街道力求以项目突破带动发展质量提升,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前列。 产业项目,重点推进新兴产业膨胀升级。一是推动正大环保扩产增资。正大环保是国家先进环保技术装备生产的带头企业,发展态势强劲,再融资、扩大生产规模需求强烈。今年,计划投资3000万元,新建5000平方米生产车间,新上先进环保装备生产线,力争在10月底前投产。二是加快推进西洋参酵素、西洋参膏生产项目,该项目由威海世代农业科技公司投资2200万元建设,主要是对桑葚、西洋参的深加工,和武汉大学合作研发酵素、营养包等系列产品。三是推进神话化妆用品项目进展。计划投入500万元,新上6条生产线,年内投产。 服务业项目,重点推进七里汤温泉开发项目。经过前期的精准对接,我们成功引入香港嘉恒公司,对七里汤温泉进行全方位开发。计划投资5亿元,建设22万平方米的“七里汤锦城 温泉之都”项目,其中,温泉主题酒店、大众洗浴广场7万平方米;大型商场、公寓15万平方米。目前正在进行规划设计、办理开工相关手续,争取在年底前完成主体建设。 产业招商,瞄准三个方向。一是康养旅游和涉农产业,重点做好孙家西山村周边、小嵛岭流域和圣海路两侧的近郊旅游招商,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二是围绕区内森鹿制革、正大环保等骨干龙头企业的上下游,有针对性地开展建链、补链、强链招商,增强产业的关联度和整体效益,形成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计划年内至少引进2家企业,盘活厂房2万平米以上。三是继续提升商贸物流小镇内涵,进一步加强七里汤农贸市场商铺招商,打造“一站式采购威海品牌特产”的集散地,为来文游客提供旅游纪念品集中服务,拉动更多商机和就业机会。 记者:去年,环山街道下大力气优化环山工业园基础设施,园内业主对此很有感触。区党代表、正大环保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文玲表示,经过整治后,企业周边的道路、设施、环境等都有很大改观,非常感谢办事处对企业发展的支持和关注。想了解一下,今年环山街道有哪些助力企业发展的新举措? 于春柏:今年,我们主要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园区建设,完善配套设施。自筹资金继续对工业园区的道路、绿化等配套进行改造升级,进一步提升园区承载力。 二是改革服务供给,建立奖励机制。建立领导干部服务企业长效机制,制定出台奖励扶持政策,设立先进发展奖项,进一步激发企业发展信心,推动工业和新兴产业增长。 三是对接企业需求,提供个性帮助。针对部分企业用工短缺、人才短缺、创新能力不足以及政策把握不准等问题,主动与相关部门等对接,为企业提供个性化、多样化服务,助力企业发展。 记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丛赛英主任,乡村振兴工作将如何开展? 丛赛英:环山街道地处城乡结合部,在农业资源上处于劣势,但在区位位置上有明显优势。2018年,我们将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充分利用区位资源的禀赋,深入挖掘近郊农村独有的文化气质,抓重点、补短板,在城乡融合发展上下功夫,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近郊旅游等特色产业,积极承接农村转移人口,打造出具有环山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 记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百姓内心都充满了期待。孙家西山村村民马志玉表示,现在村民都非常关心,环山街道如何推进乡村振兴?我们村将来能发展成什么样子? 丛赛英:我们将结合各村居实际,分类施策,让老百姓既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又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今年重点实施三大工程: 一是打造“10分钟”近郊旅游休闲区。结合全域旅游的整体规划,我们将在圣海路两侧高标准打造近郊旅游示范园区,今年重点进行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目前我们已经聘请规划设计院对现有资源进行规划设计,前期还引进了威海盛世园等多家专业合作社,相关工作将迅速展开。 二是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工程。按照“三年消灭城中平房”的总体要求,今年我们将努力实现棚户区改造质的突破和飞跃。河南、城西834户居民的改造项目年底前要建至地上4层;马家庵、七里汤等7个社区的棚改项目提档增速,尽早回迁。 三是将产权制度改革落实、落地。首先要加快推进速度,重点理清责任链条,实行周调度、月汇报的方式,因村施策,圆满完成剩余居村的改革。其次要注重改管结合,全面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结合乡村振兴,采取多种措施,让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通过社会各界助力,实现乡村经济腾飞。同时,随着城市大社区的设立,积极探索城市化与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利益与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协同发展等,这也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记者:十九大报告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在民生实事方面,我们今年有哪些打算? 丛赛英:保障和改善民生,今年我们主要做好三项工作: 一是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气质。按照“专事专办、急事特办、小事大办”的要求,进一步提升转办案件的按期处置率,力争达到100%。并且通过城乡环卫一体化、文山西路整治等专项工作,不断提升西部城区的城市形象。 二是继续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扮靓社区环境。年内要完成 昌山片区、城西片区、金地片区和兴隆片区,共86栋楼、2589户居民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并加强物业的规范化管理,改善社区环境,为居民提供绿美亮净的生活环境。 三是做好稳定工作,打造和谐环山。我们将持之以恒抓好安全生产、道路交通、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涉众类的大民生,确保群众生产生活稳定。另外要全力以赴抓好安保维稳工作,为全区稳定贡献环山力量。 记者:于春柏书记,刚才提到的各项工作目标要落到实处,我们有哪些保障措施? 于春柏:从具体工作层面来讲,每一项工作,我们都会确定项目负责人,制订详细方案,完善奖惩细则,定期调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从根本上说,做好这些工作,要依靠党的坚强领导。环山街道将今年定为“基层基础规范年”,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夯实基层基础管理,将社会治理延伸到每一个神经末梢,全面提升综合治理水平。今年,我们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抓牢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抓手,全面提升各级党组织的“四个意识”,树立党委绝对权威,确保政令畅通。织密城市党建网络,将“两张皮”现象作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攻坚点”,实现党建与业务“双轮驱动”。重点研究大社区改革后的新模式,进一步厘清城市社区与经济组织之间的关系,推动社区建设高效良性运转。复制、创新“幸福南山”“桃园人家”社区党建品牌,推动各项工作上档升级。 二要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抓好“两委”换届选举后的村干部教育管理,通过集中培训、财务审计、村务督查等方式提高村干部勤政、廉政意识,让干部敬畏权力。严格执行三会一课、重大事项全程记实、“四议两公开”、三资管理等各项制度,规范村级权力运行,促进干群和谐。加强党员教育,增强党性观念,特别是加强对涉军党员的教育转化。 三要延伸社会治理触角。继续完善“两聚三提”和“五联五化”行动,抓好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三堂课”和文明创建,打造乡村治理新格局;继续抓好环卫一体化、河长制、精细化管理工作,打造干净整洁、碧水蓝天的生活环境,提升城市治理新形象;继续加快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进程,展现民生治理新作为;继续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全面落实“一岗双责”,降低信访总量,确保安全生产“零事故”,不断开创综合治理新局面;继续抓好生态治理、环境保护、违建治理等专项工作,树立生态治理新理念。 |
|
||||||||
|
copyright© 2002-2016 文登之窗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编号鲁B2-20100020号 |
鲁icp备0907492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