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1 李树法 22 时洪泉 23 宋 杰 24 宋玉环 25 陈文玉 公式 27 邵仁青 28 邵明海 29 周经海 30 侯泽萍 31 姜建芳 32 倪培相 33 徐喜红 34 郭芹章 35 崔福强 38 谭金华 37 管海玉 36 蔡新洋 39 谭树林 40 鞠英华 21、李树法,男,1980年8月生,文登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商户。连续多年被评为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百佳文明诚信经营户”,并获威海市“诚信经营示范商户”荣誉称号。 2003年,23岁的李树法从临沂沂水来文登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打工,他注重学习积累、踏实肯干,很快就在市场租下了一间店铺,销售日用百货。有一次,李树法从临沂一家遮阳网厂家进货,通常厂家都会在物流公司办理代收款,等货物收到后货款由物流公司代收,但当时厂家竟忘记办理代收款。他主动打电话告知厂家,把近2万元的货款汇到了对方银行账户上。这件事以后,李树法诚信经营的名声就在临沂和文登的批发市场传开了。李树法在诚信经营的同时,还积极回报社会。2014年他加入文登爱心联盟,在给敬老院、贫困家庭做义工的过程中,发现有的贫困家庭确实需要帮助,便开始资助他们。如今,李树法常年资助了4名贫困儿童,时常去看望他们。威海里口山发生火灾时,他第一时间免费送去了大量的口罩和水桶。李树法每年都踊跃参加区内各类捐款活动,先后参加各类爱心活动100多次,累计为困难家庭和孤寡老人送去爱心物资近10万元。 22、时洪泉,男,1967年10月生,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曾获“文登区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 上班路上,经常有人看到他捡碎纸、塑料袋等垃圾,这些他人熟视无睹的事,在他眼中是必须也是应该做的;他主动义务献血8次,其中1998年他和妻子共同献血,当时的《文登市报》还以“夫妻无偿献血,全家无上光荣”为题刊登了两人同时献血的新闻图片;他居住的龙都丽景小区曾因没有物业管理,环境脏乱差,他号召大家利用周六时间清理杂草、垃圾,浇灌树木,小区西大门进出道路破损严重,他买来5包水泥进行了修补;在晨练的路上看见车辆抛锚,主动帮助司机换好轮胎……几年来他资助过3名贫困学生,帮助困难群众5人;向灾区捐献衣物,他每次都超额完成;村里有位伤残军人,他每次回家都要带着慰问品去看望。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把温暖和感动传递给他人。 23、宋 杰,男,1973年7月生,环山街道宋家沟社区居民。 2013年,宋杰开起了辰杰电器维修,以服务大众为主,一干就是4年。不管生意大小,宋杰总是有求必应;不需要更换配件的,他一律不收任何费用;对行动不便的客户,实行上门服务。80多岁的邱夕卿老人独居,有一次老人正做着饭,电饭锅的开关坏了,就打电话给女儿,当时女儿正外出有事,不得已就找宋杰帮忙,宋杰二话没说,很快为老人解决了难题。一邻居煮着玉米的高压锅打不开了,端着锅找上了门,他花了近一个小时才修好,分文未取。宋杰说,因为没换配件,花点时间和力气不算钱。几年来,简单的小调试、小焊接、小维修,宋杰不知干了多少,这样手到病除的小活,他都当成了义务服务。外出为客户布线的间隙,他也坚持做好事,经常是为一家客户布好电线,顺便还帮客户的邻居解决些用电方面的小问题。 24、宋玉环,女,1958年4月生,宋村镇周格村村民。 2000年的一天,丈夫宋福祝突然患病,经医生诊断为脑干出血,成了植物人。虽然丈夫成了植物人,大小便没有意识,但是宋玉环始终不愿放弃。为了能让丈夫早日康复,18年来,她从未停止过对丈夫的锻炼,每天无论忙活到多晚,她都要给丈夫锻炼舌头、四肢,给丈夫按摩揉搓身体,促进血液循环。尽管长期卧床,但丈夫从未得过褥疮。为了能让丈夫多吸收点营养,每天6顿饭,她变着花样地做,然后用勺子一口一口地喂,而自己通常是饥一顿,饱一顿。在宋玉环的悉心照料下,丈夫的身体终于有了起色,能说出简单的词语,大小便也有了意识。她常说,只要丈夫还活着,她会一直伺候下去,照顾好老伴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 25、陈文玉,女,1941年10月生,米山镇姜格庄村村民。 丈夫因骨质增生常年卧床无法劳动,小儿子18年前因为一场车祸失去了行走能力,儿媳带着补偿款和孩子远走他乡,小儿子一度失去了生活的勇气。18年来,她用3亩庄稼地供养这对父子。2015年,丈夫因脑血栓去世,剩下母子二人相依为命。每天4点她就起床,做饭、收拾家务,给儿子洗漱、按摩,安顿好儿子后出去干活。在威海工作的大儿子总想接她跟弟弟来,却被她断然拒绝,她知道大儿子不容易,儿媳没工作,孙女还在读书。面对生活中的苦难,她不等不靠,虽然70多岁了,但依然在炎热的夏季去附近的种植园除草、为种植大户割麦子,靠种地、打工赚取微薄的生活费用。在环卫一体化工作中,她响应村里的号召,帮忙捡垃圾,谁家门口顾不上收拾了,她就主动帮忙清理。自力更生、不给他人添麻烦是她的生活态度,感恩、知足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 26、陈东东,男,1983年12月生,区审计局职工。 父母都是下岗职工,家里条件不好,农村还有80多岁的爷奶,作为独子独孙的他毕业后回到家乡,守在了家人的身边。2009年父亲突患心肌梗塞,生命垂危,他守在医院三天三夜直到做完手术。熬夜后他身体不适,去检查才得知自己患有室间隔缺损及瓣膜下垂的心脏病。2011年冬天母亲推小车卖油不慎滑倒摔断了腿,他边上班、边照顾母亲,半年时间体重降了20斤,婚礼也推迟了。2013年父亲再次因淋巴癌病倒,他白天四处奔波,晚上彻夜查询资料,拿着病例到威海、烟台、济南、北京等数家医院以求获得最好的治疗方案,目前父亲已经化疗4年多,住院30多次,无微不至地照顾终于让父亲病情稍有好转。人们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他却从未选择逃避和放弃,悉心照料着亲人,还常年通过各种途径帮助低保户、贫困学生、重症病人等,用朴实的行动弘扬孝老爱亲、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 27、邵仁青,男,1966年3月生,区企业总公司资产管理科科长,多次获区委区政府嘉奖奖励。 11年前,老母亲身患尿毒症终年卧床,他日夜守候,背着老娘往返医院和家;6年前,妻子患糖尿病并发症导致子宫切除,他不离不弃,细心照顾呵护着爱人;86岁的老岳父不幸跌伤,生活不能自理,他无怨无悔,更加无微不至地照顾卧床不起的亲人;54岁的舅子哥突发血液病,他再次肩负起男人的责任,义无反顾地在医院忙里忙外。在关爱家庭的同时,他还不忘解决企业总公司资产处置遗留问题,本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热心为老百姓办事。几年前,原建材工业总公司的35户业主无法为自己居住的房屋办理确权手续,几乎天天上访,因为是历史遗留问题,事情很棘手,单位委派他全面调查,认真摸查了解后,他很快形成一份全面详实的调查报告交到领导手中。经过反复协调沟通,最终邵仁青帮助30多户业主办理了房屋确权手续,解除了困扰他们20年的大难题。 28、邵明海,男,1981年6月生,区第十八届人大代表,区青年企业家协会理事,威海山海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先后荣获“威海市优秀青年岗位能手”“威海优秀青年创业之星”等荣誉称号。 两年来,他一直默默地资助着家住泽头镇许家埠村无儿无女的王辉老人,他经常去村里看望老人,送去钱物及各种生活必需品。2016年12月份,邵明海在团区委开展的“新年微心愿”中,认领了8个贫困学子的微心愿,帮助孩子们实现了梦想;2017年9月,在团区委与天福街道办事处联合打造的“益暖文登”大型公益活动中,邵明海捐赠了50套耳机和音箱。除此之外,在每年区民政局组织的“慈心一日捐”活动中,邵明海都会捐款2000多元。在他看来,关注并解决贫困群众的冷暖疾苦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仍将继续努力,为文登的慈善事业尽自己绵薄之力。 29、周经海,男,1971年3月生,文登联通公司员工,先后获得威海市最美志愿者、威海市道德模范、中国联通好员工荣誉称号。 2009年,在区红十字会开展的造血干细胞捐献活动中,他和同事们积极报名参加,自愿捐献造血干细胞血样,将自己的血样纳入了“中华骨髓库”。2016年7月,他无偿为一名白血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用助人为乐、奉献社会的无私情怀帮助患者重获新生。2017年2月份,周经海突然接到了来自威海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告知他去年救助的孩子需要捐献淋巴细胞。得知孩子的状况不好,仍然需要救助后,周经海几乎没有过多考虑立即同意第二次捐献。在启程赶赴济南捐献的前一天,他的老母亲突发心脏病因医治无效去世了,在料理完母亲的后事后,他忍受着丧母的悲痛,带着家人、朋友及母亲的嘱托,于2017年3月22日再次赴济南进行捐献,为受助小女孩带来第二次生的希望。周经海不仅成为文登区第五位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也是文登区第二位既捐献造血干细胞又捐献淋巴细胞的志愿者。 30、侯泽萍,女,1980年7月生,侯家镇寨颜家村村民。 2006年侯泽萍开始帮河北等地的客商收购貂皮,在貂皮买卖过程中,她坚持要求客商实行价格公开,决不做欺骗养殖户的事情,赚昧良心的钱。2015年貂皮价格下滑,一位河北客商带着现款找她帮收皮,由于卖皮难,很多养殖户都想赶紧出手,客商建议她把每张貂皮的价格向下压两元,这两元给她做提成,当时很多带客商收皮的中介都这样做,侯泽萍却拒绝了客商的提议。有次收购水貂,回家开始脱皮时发现多出3只,她立刻通过网银把3只貂钱转给了养殖户。还有一次,客商收完貂皮回河北了,她在一件客商扔掉的旧衣服里发现了2000多元现金,她立刻要来客商账号,把2000多元钱转给了客商。她每年经手收貂款4000多万元,收购貂皮10万多张,从来没和他人发生过账目纠纷,她童叟无欺,以诚待人,在养殖户和客商之间搭起一座桥梁,得到群众一致好评。 31、姜建芳,女,1971年3月生,米山镇开元养老院院长。 从养老院开院,姜建芳就吃住在院里,把养老院200多名老人当做自己的亲人。2012年,来自东北81岁的孙大爷突患脑血栓,亲属联系不上,老人身上没有钱,姜建芳为他垫付了一万多元住院费,白天派专人看护,晚上则亲自守护在老人身旁,为老人喂药、喂饭、洗澡擦身、端屎端尿,直到老人病愈出院。2015年夏天,院里一位老人突患疾病急需药品,她得知后,马上骑着职工的电动车去药店购买,回来的路上由于着急,不小心摔伤,造成右臂骨折,她强忍疼痛,坚持跑回养老院,及时把药送到老人手里。2016年,姜建芳的母亲住院动手术,她没有时间去医院陪床,母亲半开玩笑地说:“亲妈还不如养老院的老人!”其实母亲知道,女儿的心牵挂着自己,更牵挂着养老院的老人们,而养老院的老人们更需要女儿的照顾。 32、倪培相,男,1982年9月生,天润曲轴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工程师,先后获得省市级技术奖励4项,完成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1项,在国内外重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他担负着产品疲劳试验和失效分析两项工作,是新产品研发最重要的环节。在康明斯ISG12G曲轴新产品开发时,几次试制,强度都达不到客户的标准。为尽快得到试验分析数据,他在实验室连续工作三个通宵,累了就在实验室的桌子上趴着睡一会,同事送来的夜餐也顾不上吃,直到问题解决。他还负责编写《金相缺陷图谱与经验案例》一书,为相关人员快速掌握曲轴金相组织、失效案例提供借鉴。在工作中,他发现曲轴、连杆这两方面的疲劳试验,都没有相应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参照,导致国内各试验单位的标准不统一,在与主机厂对接时容易出现各方面的问题,他在总结几年疲劳试验经验的基础上,主持制定了“内燃机曲轴扭转疲劳试验标准”和“内燃机连杆疲劳试验标准”两个行业标准,正式发布使用,提高了天润在国内外行业试验方面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33、徐喜红,女,1963年12月生,高村镇后泊村村民。 后泊村流动人口、务工人口多,计划生育工作开展起来非常艰难。作为村妇女主任的她跑遍了全村育龄群众家庭,将计生政策宣传到人,将生育信息摸排到位。为保证孕检参检率和孕检质量,她总是利用别人休息的时间登门逐个落实。在她的努力下,村里的妇女婚育工作顺利展开,成为全镇计生工作先进标兵。她关心村里的困难户,自己出钱买米买鱼,将温暖送往村里的困难家庭。2005年,村里搞绿化没有钱请劳工,徐喜红就带领村民上山给树浇水。每年给村民分小麦种子,徐喜红都亲自上阵,搬运、称重、分发;村里上光伏项目时,她每天都要去查看机器设备是否正常运转;早出晚归带领村民养护村集体的苗树、桃树,除草、打药、施肥,如今,村里的苗圃基地已经初具规模。 34、郭芹章,女,1955年9月生,高村镇金岭村村民。1978年荣获“惠民地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荣誉称号。 生产队里,她总是那个干得最多最好的,挣工分甚至超过男劳动力;交公粮时,她总是带头交最好的,从来都是免检。1980年,经高村镇的张富贵介绍,她嫁到高村园艺场,4个妹妹先后前来投奔她,衣食住行,甚至出嫁成家都是在她这里操办的,在妹妹们的眼里,她的恩情如父如母。随着母亲渐渐衰老,她将母亲从东营老家接来照顾,老人大部分时间都是住在她家里,后来,在老人因病失去知觉无法自理的日子里,她从来都未曾嫌弃过。她保持着助人为乐的热心肠,互帮邻里、和气为人。村里有产妇临产,哪怕是半夜,她也会叫起爱人,驱车帮忙将人送往医院;村里人接亲办喜事,她家的车子也为许多的新娘子提供便利;村民出现矛盾纠纷,也时常能看到她帮忙调解的身影。 35、崔福强,男,1973年6月生,区审计局职工。 2010年10月,妻子体检时查出患乳腺癌,在威海中心医院成功实施了左侧乳腺病灶切除手术。为了帮妻子尽早树立生活信心,他当年11月份带妻子转院到天津市肿瘤医院,聘请乳腺专家重新制订了治疗方案,成功实施了乳腺活体重建手术。2010年12月,妻子开始了长达三个月的放化疗,面对妻子强烈的药物反应,他精心照顾、耐心开导,治疗期间,都是他一个人全天候陪护照料。现在,妻子康复得很好,生活工作积极乐观。由于妻子手术后左胳膊容易出现水肿,他毫无怨言地承担起了全部家务,从不让妻子沾手。2014年1月,岳母又被查出患直肠癌中晚期,先后做了直肠病灶切除手术、造瘘手术、直肠造口接回手术,八次住院化疗,四年来每次住院都是他和妻子、嫂子轮班送饭、陪老人聊天解闷,精心照顾老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孝老爱亲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36、蔡新洋,男,1964年4月生,米山水库管理局职工。 2015年11月,在地里劳作的妻子突发脑出血,由于病情严重,妻子成了植物人。在医院治疗的90多个日夜里,他精心陪护,从未放弃。出院后,他每天用料理机打碎食物,用管子给妻子喂饭,端屎端尿,擦拭身体。他既要照顾妻子,还要兼顾单位工作和地里的农活。农忙季节天不亮就起床,去地里忙一阵农活后,回来给妻子喂饭,收拾卫生,再赶紧去上班,中午还要赶回家照顾妻子。为及早唤醒妻子,他不仅自学了按摩技术,每天给妻子抚胸、捶背、暖手按脚,还四处打听,寻医问药,只要对妻子病情有疗效的药,不管多贵,他都省吃俭用给妻子买来。在他的精心照顾下,妻子渐渐有了意识,大家都认为这是个奇迹。 37、管海玉,男,1968年10月生,区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变电运维班员工,高级技师。 2017年3月24日,管海玉和妻子野外爬山,行至八里张家村附近时,听到一妇女叫喊“抓小偷”。管海玉循声跑去,看到一年轻男子正持刀伤害一妇女,他上前阻止。见有来人,年轻男子摆脱受伤妇女,向山上逃去。管海玉嘱咐妻子照顾伤者,然后勇追歹徒。歹徒眼看逃脱不掉,威逼利诱他放过自己,管海玉不为所动。歹徒见此,疯狂地持刀挥舞,管海玉巧妙周旋,瞅准时机,与村民将其制服,将歹徒交给了赶来的110民警。警察认出,此歹徒是个刚刚释放、被判刑多次的惯偷,身上还有两把尖刀和钢丝钳等盗窃工具。回到村里,管海玉又驾车送伤者与途中的救护车汇合。受伤村民出院后,带着绣有“见义勇为 品德高尚”的锦旗和感谢信到区供电公司,感谢管海玉的救命之恩,并赠送现金,但被管海玉婉言谢绝。 38、谭金华,男,1979年3月生,区林业局森林消防大队中队长。 他经常在烈日下翻山越岭,手上、臂上、脚上甚至脸上都留下了道道被荆棘划破的血痕。他对文登山系地形地貌、森林资源状况等都了然于胸,被同事们誉为“活地图”,他还无偿兼职单位整栋大楼的水电暖维修任务和防火设施设备的检修。2017年3月份,米山镇发生一起森林火灾。当时谭金华6岁的女儿正高烧住院,他主动请缨带队参加火场救援。当时火场风力正紧,一参棚正好位于着火的山岚旁边,大火马上要包围参棚。紧要关头他带领同事冲向火头,将火线截断在参棚旁边,火扑灭了,参农没有受到财产损失。他还热心帮助群众发展林业经济,帮助群众选择树种,采取林草、林药、林苗、林果一体化间作模式,使长远效益与短期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带领附近村民种树,近10年已累计造林50余亩,植树6万余株,硬是把座座荒山、道道荒坡染成了绿色。 39、谭树林,男,1963年12月生,葛家镇东谭家口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2011年他当上村支书之后,一心扑在村里的工作上,虽然收入减少,但是捐款却越来越多,每年的慈心一日捐都有他的身影。2016年,刘格庄村支部书记在施工中被烧伤,他带头捐了1000元。春节期间,村自来水管道破损,他几经周折找到商家电话,自掏腰包买了零件,修好了管道。春节过后又四处筹措资金,打了一口深达140多米的大口井,彻底解决吃水问题。2014年的大年初二,一名村民的老母亲突然失踪,他发动村民寻找,5天后在一处山沟找到已经昏迷的老人,经过紧急救治,老人平安回家。他挖掘本村的文艺骨干,整修文化大院办起了30多人的庄户剧团,不仅在本村演出,还与周围乡镇村交流节目,近三年已经外出演出了四十多场。他用自家挖掘机免费为村里修整山道,每年积极协调医院到村里义诊,村民的小事儿在他这儿都是天大的事儿。他孝敬老人,是村里出了名的孝子,担心父亲孤单,他每天开车拉着老爹到村委上班,老爹跟村里老人晒太阳拉呱,他处理完村里的事务,就陪着老人们一起拉呱聊天,了解村里事情。 40、鞠英华,女,1967年11月生,区妇女儿童医院儿科主任。连续多年获得区委区政府嘉奖奖励、卫生与计划生育局先进工作者,获评区十佳医师,先后获得过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作为主编、副主编参与编写内儿科学术专著4部,获得过威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撰写医学论文10余篇。 在28年的工作生涯中,她具备了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治愈了大量疑难危重患儿。一天深夜,一个出生仅9天的新生儿因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新生儿肺炎,来院救治时全身青紫,生命垂危,她全力组织抢救,并整夜守在患儿的身边,连续工作48小时,终于使患儿转危为安。她不仅对患儿充满大爱之心,看见困难的病人她总是慷慨解囊,她在资助困难大学生的同时,定期看望威海市社会福利院残疾儿童并为其捐款捐物,利用休息时间到天福敬老院为老人包饺子。为了工作,她放弃太多的休息时间,连续6年春节期间在医院值班,常年的无规律生活使她四十几岁就患上了白内障,导致右眼失明,做完手术后,她不顾家人的劝阻,仅仅休息了两周就坚持上班。 投票规则 1、投票时间截至2018年4月9日。 2、投票注意事项: ①请在你赞同的人选代码(排名以姓氏笔画为序)下方的“意见”栏内打“√”,多或少于10名人选的选票无效。 ②请认真填写投票人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码,不填、填写错误、重复填写以及复印的选票无效。 ③选票沿虚线剪下,可由各部门统一送交区文明办,也可直接邮寄,邮寄地址:文登区文山路30号,区文明办收。 |
|
||||||||
|
copyright© 2002-2016 文登之窗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编号鲁B2-20100020号 |
鲁icp备0907492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