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丛 琳 通讯员 林志红 于玉萍 冬闲时节,埠口港嶅山村村民王玮超通过网络卖地瓜干就盈利2000多元,农村也渐渐享受到互联网时代的红利。 在葛家镇岔河村,村民张来来在村淘服务站“掌柜”王吉淑的帮助下,以3000多元的价格网购了一台海信曲面电视机,价格比商场便宜了300多元。 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淘宝电商进入农村,改变的是什么? “淘宝”进村惠民富农 1月29日,埠口港嶅山村农村淘宝店负责人程丽正忙着整理店里的快递。她在这里负责收发件、送货,有人需要代购,也会热心帮忙。 程丽的淘宝店自2015年开业以来,打开了农村网购之路,为农民带来许多便利。 以前,农村百姓主要的消费途径是赶大集、去小商超,农村淘宝服务站的进驻,村民们的购物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前段时间,村民李辉家新房修好了,他到一家实体店挑选洗衣机,挑来挑去,总觉得样品不够多,要买到心仪的商品要跑多家店,太累了。李辉到家门口的农村淘宝店,在电脑前慢慢挑选,最终花了1890元网购了一款心仪的洗衣机。 “现在村民们在网上购买一些电子产品以及家具、农具等,不仅购买方便,而且直接寄到家中,大家越来越离不开淘宝了。”程丽说。 程丽告诉记者,她还启用农村淘宝的卖货功能,把村民们的农产品放到网上代卖,有地瓜干、苹果、虾酱、玉米皮等。现在部分农产品已经销到了全国各地,真正实现了帮助村民把农产品销出去的愿景。 去年“双十一”当天,网购下单量100多单共计4万余元,这是来自葛家镇岔河村农村淘宝服务站的一组数字,促成这组数字的网购消费者是当地的农村百姓。 岔河村村民张来来说:“小到螺母、暖手宝、服装食品,大到冰箱、空调、电视、洗衣机,咱都开始用‘村淘’买了。” “三天前订的货,没想到这么快就送上了门。”村民田翠英一边说,一边迫不及待地拆开网购商品的包装。田翠英告诉记者,闲暇之余来“村淘”已成为农村人新的生活方式,想买的东西点几下,过两天就到了,买到的东西万一不满意的话还可以退换,没有后顾之忧。 如何推动农村淘宝蓬勃发展,我区有关部门动了脑筋。针对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匮乏的实际,我区依托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平台,每月周对农村淘宝的村淘“掌柜”及招募的合伙人进行业务培训,将服务站点的宣传和服务功能相结合,对服务站的服务内容、“掌柜”佣金来源、村民线上维权知识、当前网上特价爆款产品信息等进行宣传普及,不断提高农村群众对村淘的认可度。 “就我这个站,从2015年5月10日开业以来,已经帮村民下了9200多份订单了,村民们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生活。”岔河村农村淘宝服务站王吉淑说。 快递下乡电商腾飞 “网购容易收货难”曾是乡村的尴尬。如今,全区设立的60多个农村淘宝服务站在“快递下乡”的大潮中集中铺设起来,逐步打通了农村电商物流服务“最后一公里”,真正将实惠与方便送到了老百姓的家门口。 刘鹏飞是侯家镇农村淘宝服务站“掌柜”,2015年返乡创业的她开设淘宝店为果农网络销售滞销苹果,得到群众好评。2016年镇政府为她免费提供场所开设了村淘服务站。 刘鹏飞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及良好的服务态度,单月销售额迅速突破100万元,销售额名列前茅,荣获“精英合伙人县域三强”。刘鹏飞也被评为“区创业明星”“全国农村淘宝十大讲师”,她的村淘店成为全区的农村淘宝示范服务站。 2016年4月,刘鹏飞成立了惠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利用淘宝企业店铺销售侯家土特产品。到目前为止,通过网络帮助老百姓销售苹果3万余公斤,销售西红柿1000余公斤,地瓜近千公斤。 文登花饽饽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以独特的外观和口感深受人们喜爱。2009年,花饽饽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过去因不易保鲜,长期以来只能在当地销售。 空间打不开,价值链就难以跃升。“电商+快递”解决了金麦兜创始人林红的问题,它犹如一条连通外部世界的高速路,让这种蒸给自家吃的农家饭食飞奔出文登乡间,成为有“钱途”的地方特色产业。 “每两三分钟就要看一次手机来回复客户的留言信息,最多一次接到了全国各地的1000多箱订单。”金麦兜食品有限公司线上销售人员林秋实告诉记者。金麦兜,一家因花饽饽而生的文登乡村食品厂,而今凭借风生水起的网销,已成为在全国拥有近110个加盟商、300多个代理商的花饽饽品牌。 “‘电商+快递’对于我们来说,打通了发展的生命线。”林红告诉记者。 相比线上,线下哺育着更为庞大的农村就业群体。 “金麦兜”将500多名农村妇女的花饽饽制作手艺变现成为生产力,使她们成为产业工人,旺季人均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农村电子商务正逐步推动农民就业和大学生返乡创业,促进农民增收,并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在过去,参农们的西洋参采挖出来加工好之后只能被动地等待参贩、药厂派人过来采购,价格低利润低话语权低,参农抵抗风险的能力很弱。西洋参交易中心成立后,率先在淘宝网上开了店铺,同时开设培训班,向参农介绍网上销售的优点,并指导参农如何在网上开店。现在,淘宝网上文登西洋参的店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深受消费者欢迎,销售火爆。 去年以来,我区围绕“文登西洋参”“文登苹果”“文登丑梨”“文登海产品”“文登花饽饽”等名优产品,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着力打造文登特色农产品,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开展全网营销。我区先后与阿里巴巴、京东、供销e家电商平台等第三方运营平台合作,开设文登西洋参交易中心移动商城,开展微商、直播等新型电商营销模式,建立了威海特色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展销威海特色产品1000多种。通过政府搭台,合作社为主,探索出了一套助力农产品“触网”无边界销售的有效模式。目前,网上销售文登西洋参淘宝店铺有40多家,文登苹果网上店铺60多家,网上销售每天订单数在近千单。 农村“淘宝”任重道远 采访中,埠口港农村淘宝服务店掌柜程丽向记者坦言,埠口海产品养殖业发达,有的村民想网上卖螃蟹等海鲜,但不敢发快递,因为冷链物流成本高,网上卖货拼的是价格,但海产品的价格和标准并不透明。 事实上,快递物流成本高、价格不透明一直困扰着农村电商的发展,工业产品下行和农业产品上行双向的物流配送能力都令人担忧。 据了解,依托产业基础,我区形成了产业与电商融合比较紧密的集群态势,整体上呈现梯度发展趋势。从水产、畜禽、蔬菜、水果及其制品、中药材、皮草、民俗制品、渔具等优势特色产业看,均已不同程度地与电商进行了融合,其中中药材、苹果、花生、渔具等商品的电商融合度比较高,属于第一波融合发展的产业。如我区已经出现不少只做线上电商的西洋参经营户。而水产、畜禽、蔬菜等生鲜农产品因储存、物流、保鲜、包装和标准化等问题,发展相对滞后。 记者调查发现,我区农村电商产业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是农产品产业集聚程度不高、高素质人才缺乏、专业公共服务缺失等。 农产品产业集聚程度不高。以西洋参为例,如单一种植户、合作社进行网络推广销售,其面临的诸多难题,不是个人、单个群体所能解决的。为此,首先要对全区农业产业的集聚从电子商务发展的角度进行规划调整,尽量减少产业小而散的局面,进而避免产业同质化竞争的现象,从而形成“抱团聚集式”良性发展的格局。 电子商务技术专业人才仍缺乏。由于农村电商基本上都是分布在乡村,一般的客服等岗位尚可通过招聘和培训解决,而关键的营运人才却十分难得。为此,一方面,要继续提供专门的高素质电商人才培训,另一方面则依靠电商进乡镇、进农村以及电商产业园的建设,推进分工的精细化与专业化,缓解高素质人才缺乏的问题。 农村电子商务专业公共服务缺失。由政府或第三方提供的公共服务,对电商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扶助作用,可以降低企业资金的投入、运营成本,降低企业的风险。我区农村电商发展时间尚短,各阶层对专业性公共服务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充分,公共服务的提供尚处于起步阶段。当前虽然阿里巴巴和京东已开设专业性较强的电商运营平台,但如何运作,我区特色产品上线经营尚缺乏经验,需要双方加强研究与探索,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区农村电商的发展。为此,需要通过政策和举措,引入技术服务商,加强人才培训,建设物流体系,提供融资便利,建设镇级产业园等,创建不同层面的立体式农村电商生态系统。 记者从区贸易办获悉,今年,在原有村淘生态业务保留的基础上升级为天猫优品服务站,天猫优品服务站通过品牌直采、工厂直供的方式,直达农村消费者。通过实现“天猫”品牌落地,以线上线下同价、优质服务和会员专享的多元化功能,提供物流、技术、金融、流量、大数据等多种支持,实现对服务站范围内的全方位服务。 电商之路任重道远,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切实解决农村买难卖难的问题,才能实现工业品进得来、农产品卖得去,更好的惠民富农。 |
|
||||||||
|
copyright© 2002-2016 文登之窗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编号鲁B2-20100020号 |
鲁icp备0907492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