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教育
早在人类社会的早期,父母会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生存技能教给他的孩子,这促进了社会的延续和进步,很简单,这就是教育。后来,由于社会知识和技能的不断增加,催生出了专业的教育,教育的本质就是提高人的素质,尽可能多的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让他们更好的生活。可是,中国古代的教育却走上了歧途,八股文、千字文等这些教条主义只能让人们的思想缰化,科举制度更是万恶之源,尔虞我诈的风气,升官发财的想法,……,这种教育制度是一种“零和”游戏,官它不会创造财富,只是让财富由贫穷的民间转移到了官员手中,这好象是一种发财的捷径,人们乐此不疲。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落后就是因为这种教育制度。我女儿今年上初一,学习不是很好,我经常这样说:考得这么差,考不上高中,你就下工厂干活,不行就回家种地!我相信大多数家长和我一样,就这么一个孩子,全家的希望都在她身上,孩子的前途不能马虎,花多少钱,投入多少时间,都是值得的,教育目标就是考上大学,找份好工作,找个好对象,然后幸福的生活。实际上这是一种掩耳盗铃的想法,自欺欺人,自我肯定,根据以往经验作出的价值取向。我女儿小学毕业时,我参加了二实小的家长会,给我们做报告的是实验中学的一个领导,他说孩子的各科成绩,就象是组成木桶的档板,最短的档板决定木桶的盛水量,孩子偏科,会影响成绩。从中考这个角度看,他说得很有道理。但在一个团队中,每个人的长处是不是能组在一个更大的木桶呢。二实小的于洋主任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说孩子的特长决定了他的未来。爱因斯坦生活邋遢,不修边副,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物理大师,毛泽东数学成绩不好,却成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偏科的学生或者说特长生更有可能成为人才。只要给他适当的压力,每个孩子都能发现特长,霍金都那样了,他也有特长。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关键是我们的教育让老师怎么做呢。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上大学,到底值不值?如果是一个尖子生,可能成为一个科学家,对国家来说,这是值得,否则孩子不但要承受巨大的家庭压力,毕业后的工作能力也是得不偿失,造成巨大的教育浪费。现在的学习途径有很多,想成才,总会有机会的,很多成功的人士并没有上过大学。不知道是不是崇洋媚外,美国的孩子从小就干家务活,根据这个挣零花钱,有能力还要出去干,18岁独立,就象母狮子教小狮子捕猎,学会了就赶出去一样。学校教育更是尊重人的个性和创造力,与我们呆板的课堂教育完全不同。文登的教育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人才,功不可没。但这种只注重整体,不注重个体,带有表演性质的教育方式,会在社会的发展中不断展现弊端。中国的教育从老辈就是书中有玉,有黄金的,中国只有技术,没有科学,想想影响近代科学发展的人,什么物理,数学定律有几个是中国教育出的 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比不了的,那些科技发达的发达国家到现在只不过短短几百年历史,你说他们会能存在一千年吗?不会,肯定不会的,人类的发展要向中国老祖宗一样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律,科技进步只是一时的,现在已经有人预言,人类终将毁灭于科技。
现在很多西方科学家都表示要向中国2千多年前的古人学习拯救人类拯救世界的方法,这就包括被我们现在很多中国人都不屑一顾的孔孟之道,很多传统文化都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无比珍贵的瑰宝,我们却弃之不要,真是糊涂又可惜呀。 教育体制在根儿上出了问题,可能需要一代又一代才能扭过来,很是无奈,无奈啊… 无可否认:全面发展的学生确实有,但对很多孩子而言,全面发展就等于全面都不发展。现在社会已经显现出:工作中更多的是需要团队合作,所以全面发展式的单打独斗的空间应该没有团队合作意识强的人大或多。当然,基础教育的时候,孩子学习还是需要掌握基本知识的。 天生我材必有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