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交养老保险
本人今年32了已婚已育,以前一直没有交养老保险,现在想找个工作,家里人有的让我找个可以交保险的有的说交不交的没有用,我到底听谁的 我国养老资产不足面临银发贫困:人活着钱没了时间:2014-10-09
2010年已提前进入深度老龄社会 中国面临“银发贫困”之危
人生最大的悲哀是:人活着,钱没了!而这句笑话,恰恰就是中国养老即将面临的问题。
国庆长假前夕,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与社会保障中心教授杨燕绥发布了一份《中国老龄社会与养老保障发展报告2013》(以下简称《报告》),这份报告明确指出,由于老龄人口存在养老资产不足、消费和购买能力不足等问题,未来可能陷入“银发贫困状态”。
数据说明问题:按照实际赡养比观察,受1963年生育高峰和女性50岁退休政策影响,中国在2010年已提前进入深度老龄社会,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在2013年后,难以维持3∶1的赡养比,可能提前20年进入超级老龄社会。而在此之前的传统统计口径是,中国2000年之前进入老龄社会,2025年进入深度老龄社会,2035年进入超级老龄社会。
未富先老
如今随着老龄化的加速,“银发贫困”问题开始日益凸显。
“这样的状态在我国一直存在。比如,老年人在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阶段只好去养老机构,但这类养老机构的费用基本都在每月3000元以上,而企业职工每月的平均退休金不过2000元左右。”10月7日,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唐钧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对此,清华大学的《报告》明确指出,我国即老即富准备不足。这首先体现在未富先老,人均GDP水平未达到1万美元即进入老龄社会;其次,未备先老,养老服务体系和老龄产业发展滞后,养老难困扰着2至3代人;再次,未老先懒情绪滋生,劳动人口(15至64岁)就业参与不足,加之养老金增长快于低收入人群的工资增长的“倒挂”政策,再鼓励人们提前退休和早退休,更加剧了养老资产准备不足。当这个人群进入高龄失能阶段,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陷入“银发贫困状态”。
本报记者采访获悉,2014年中国国民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6岁(城镇78岁),减去15年养老金平均支付期数,应当从61岁开始计算老龄人口,但为了便于比较,清华大学的《报告》则是按照65岁计算老龄人口,也就是说,实际情况将比本报告更加悲观。
“事实上,1万美元是一个国际标准,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来看,大部分国家都是在物质财富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才开始进入到人口老龄化进程阶段,这些国家有足够的财力来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而中国在远未达到这个经济水平之前就已早早地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唐钧表示,中国进入“银发贫困的状态”至少已有十年,我国正处于中度老龄社会阶段。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老龄化正在奔跑前行,甚至有专家表示,中国或是世界上“变老”速度最快的国家。以全球为参照,目前全世界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达6亿,其中中国占近30%;2010年发展中国家65岁以上的人口平均比重是5%,中国高出该数值的3.87个百分点;法国老年人口比例从7%翻倍到14%经历了115年,瑞典用了85年,而中国将仅需27年。
补救政策密集出台
不患寡而患不均,对于未富先老的快速老龄化,我们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就是养老金政策在政策公平性、制度效率性和基金持续性等方面。
记者注意到,《报告》剑指的首要问题就是养老金政策欠公平,身份制和多轨制等问题导致养老金贡献和待遇差距在不断加大;其次,养老金制度欠效率,企业和职工养老金费率偏高,但养老金替代率偏低,为社会平均工资的40%左右,缺乏养老金待遇调整机制;最后,养老基金的可持续性也面临相当大的压力。一方面,政府负债率高。在中国人口相对年轻的阶段,挪用职工缴费形成的空账记录、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转制中形成的视同缴费工龄、大量非正规用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储蓄低收益、征用农地的农户补偿等,均属于养老金全覆盖政策下的政府负债;另一方面,养老金基金化率很低。
也就是说,在目前的养老金政策下,养老金无论是体外输血还是自身造血功能均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银发贫困”问题。
其实,近几年来,我国一直在推动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就在8月底,财政部还曾下拨24亿支持养老服务市场化试点,但是,如何能够使老年人潜在的需求变成实际的有效需求,现在还缺乏一些有效的办法。
“我国这方面做得确实不够,但已在抓紧调整。比如,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对个人养老保险实行税收优惠是比较普遍的做法,其意在于鼓励公民主动购买养老险,以增强公民自我养老的经济能力,而我国通过长时间的酝酿也终将在2015年启动这类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10月7日,某大型保险集团研究员崔鹏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口结构既然发生了变化,很多政策就应向老年人口倾斜。
保险是得有的。有那样的单位,还是得找。将来没有保险,怎么办》必须的。 反正我感觉保险还是很重要的。我交了。 自己只是负担一小部分,一个月250左右,那点钱你出不起么,别鼠目寸光了,90年代那么多国企那些人,当时都没觉得保险有啥用啊,现在人家退休了领钱了,生活有保障了,你看看没有保险的,城里的村里还能发点钱,农村的不种地真的会饿死。。。。。 保险一定得交的,不过交不交保险要看你找什么样的单位了,毕竟你以前没有交过,以前交过了现在可以继续交毕竟中途不要断了, 几十年后有碗没饭 你是个正常人吗?
是个兵马俑吧,
老梁讲得一针见血
在老龄化这一现实问题面前,如何尽早规划,从而使得老年生活更加优质?养老规划首先应该从理念上解决一个观念问题:当下赚的钱,到底怎么来花?这涉及到财务规划问题。而商业养老保险实际上就是解决了个人和家庭的财务规划。养老规划如同登山,年轻的时候走的是盘山路,路程虽长,但是比较轻松,因为财务的压力不会很大。但当年老的时候再来考虑,不管是收入也好,或者是有些政策的限制也好,这个过程就会如同攀岩,时间、距离可能比年轻的时候要缩短了很多,但是它的风险和难度是大大增加的。
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不可取了,比如说养儿防老,你既要保证儿子有能力,还要能孝顺你,更重要的是保证他能娶到个好媳妇,这比中彩票还难,搞不好你还得帮他养儿子呢;又比如以房养老,如果命比房子的产权还长呢?这又遇到了法律方面的瓶颈;还有就是靠社保养老,好多人把退休金和养老金这两个概念混成一谈了,你每个月在社保局领的钱叫退休金,而养老金是保证你退休后生活质量不变所需要的钱,所以退休金只是养老金来源的一部分,当他只领到几百元退休金时,就会抱怨一点退休金不够养老,就是因为他把这两个概念搞混了,随着老龄化高峰期的到来,退休金会越来越低,那是不是没必要交社保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退休金只是社保福利的一部分,它还有更重要的福利,那就是医疗保障,虽然说养老保险的待遇是越调越低,但是医疗保险的待遇是越来越高的,原因很简单,没钱吃饭容易解决,要是没钱看病那就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了,要国家保证你老有所养那不一定,但是会尽量令到每个人病有所医,不管你对社保有多大的意见,该交还是得继续交,交了社保的人也不要说我有社保就够了,这肯定是不够的,觉得够那是一厢情愿的想法。
首先你的退休金就远远不够你养老,这就需要商业养老保险,其次当大病不幸降临时,仅靠医保的报销根本就解决不了费用缺口,这时就需要大病保险来补充,有些人认为商业保险没必要买,甚至有些人买了几年后觉得没用,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没有在商业险这里理赔,反而在医保那就能享受到一些实惠,所以就对商保产生了怀疑,不管是小灾还是大难都是客观存在的,每个人所面临的机率是相等的,医保解决了小灾不等于大难就不会出现,如果你能保证大难不出现,连医保都可以不买,小灾通过自己或者亲朋好友都能解决,买商保的目的是为了防大难降临,而不是为了用到它,宁可有买没事,也不可有事没买,社保与商保的关系就好比车险中的交强险和商业险,交强险是国家强制要买的,保额很低,撞死人最多赔12.2万,商业险可以自由选择买或者不买,为什么好多人还要买多五十万或者一百万的第三者保险呢,难道是为了撞死人?这种机率也是很低的,有些人一年花几千一万买了好多年,都没理赔过一次,这些钱都是消费掉的,为什么大部分人还是选择花这笔钱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担心“万一”出现。更何况买了人寿险或者大病险,其发生率几乎是百分百的,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
在社保的基础上,每个人最少要配备二十万终身的寿险和重疾险,这二十万不是你的存款,这二十万短期内是补充医疗费用缺口,中期是补充养老缺口,远期是解决丧葬费缺口。现在有钱不代表将来也有钱,现在能赚钱不代表将来还有赚钱能力,在有赚钱能力的今天为明天存点钱,就能在明天从容面对风雨。 游客 222.135.108.x 发表于 2014-10-10 09:09
老梁讲得一针见血
在老龄化这一现实问题面前,如何尽早规划,从而使得老年生活更加优质?养老规划首先 ...
说的太对了
自己只是负担一小部分,还是有必要交的 不买保险将来老了靠什么生活呢?靠子女是不现实的,靠对象你认为现实吗?万一对象离你而去呢?只有靠自己是最可靠的选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