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学上,公平与效率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追求公平就要牺牲效率,追求效率就会有失公平,如何找到公平与效率的平衡点,是经济学家一直探讨的问题,我觉得这和价值观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纲五常是儒家等级思想的纲领,影响了中国几千年,近代以来,经济上的不平等更加重了底层老百姓盼望平等的愿望。毛主席的政治理想正好迎合了老百姓的愿望,在他的领导下,中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公平,经济平等,官民平等,但这种公平却严重影响经济效率,贫穷一直困扰着我们。 穷则思变,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邓小平的改革打破了这种公平格局,追求效率,兼顾公平,这成为改革的原则。我们不去考虑什么暴发户,什么特权阶层,就是普通老百姓的日子也是今非昔比,整个社会应该人人都满意吧。可是总觉得有些人不满意。 我倒没看见谁是左,谁是右,但我认为左一定是要求公平,右一定是追求经济的高效率,谁都没有错,价值观的问题就出现了。我觉得问题在于价值观没有统一,甚至与时代不相符。 李某某事件就说明我们对特权阶层的痛恨,社会平等的愿望又被提上日程,但我们不可能再走老路了,进入公平与效率的恶性循环。政治必须要与时俱进,别宣传社会人人平等了,我们应该承认经济的不平等和社会的不平等,这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如果老百姓认可了这种不平等,就不会为稳定大伤脑筋,经济发展就会进入快车道。 制度的问题可以慢慢改,价值观的问题可能导致社会的冲突。所以找准公平与效率的时代平衡点,也要找准相对应的价值观,大家说对不对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