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查看: 21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国熊孩子为啥会想"把中国干掉"?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文登之窗官方微信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0-22 16:41: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生活圈制作
  16日,美国电视脱口秀节目《吉米鸡毛秀》就“美国政府停摆”议题召开“儿童圆桌会议”,当被问及欠下中国债务如何归还时,被请来的四个小朋友的回答让人啼笑皆非。
  当主持人问道,美国政府欠了中国1.3万亿美元该怎么办时,一位小朋友抢先发言表示:“我们应该绕到地球那边去,把中国人都干掉!”另一位小朋友则支招说:“应该在中国建一堵墙,阻止他们过来讨债。”“如果我们想干掉中国人,那么中国人也会想干掉我们。”“但是如果我们先干掉中国人,他们就没法干掉我们!”
  此视频一出,不少中国网友表示惊讶,当然也有人觉得孩子说话好玩,别太认真当回事。是的,童言无忌,大可不必同孩子们较劲斗气。但细想之,美国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的确可怕,这小小年纪就知道赖帐不还、草芥人命,长大哪还得了?
  再看看今天的美国,债务就像滚雪球似的,已累积到17万亿万美元,差不多和它的经济总量持平,美国政府开门需要借钱,打仗需要借钱,美国的一切的一切都指望借钱过日子,可美国从来就没打算还过,而且它也还不起。尽管如此,世界各国还是乐此不疲地送钱给它用,光是中国就一口气就买下了1.3万美债,成了美国名副其实的第一大债主。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这个债务人很牛很霸气,它可以请美国儿童举行“圆桌会议”,商讨所谓的“政府停摆”问题,但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债权人的担忧却不屑一顾。
  说到这,许多人也许困惑不解,美国凭啥这么牛气冲天?美国手有有三张“王牌”,即美元、美军和美技,有了美元就能养活美军,有了美军就能横行霸道,有了这两样东西就能打造世界科技硅谷,抢占世界经济发展制高点。反过来讲,谁要是与美元过不去,它就可以动用高科技武装起来的美军等各种手段去打击你、瘫痪你。日元曾经招摇过,结果被迫签下“广场协议”,以致此后十多年经济一厥不振;欧元曾经反抗过,结果南斯拉夫被打得四分五裂,欧元区只好乖乖投降;中东“石油美元”曾经神气过,结果伊拉克的萨达姆被送上了绞刑架,利比亚的卡扎菲被乱枪打死,叙利亚要不是俄罗斯硬撑着,伊朗要不是手里有传说中的核武器,恐怕早已被炸得面目全非。现在只剩下坚挺的“人民币”还活着,而且活得还有滋有味,美国佬心里自然不太舒服,这不,它以“重返亚洲”为名,发誓把60%的海空军实力放到中国家门口,摆明了就是要“再平衡”中国,如果不是中国块头太大,恐怕早就被咬了一口。
  啰里啰嗦讲这些,就是想告诉大家,中国购买这么多美债也有难言之瘾,倒不是怕美国“把中国人干掉”,何况它也没那个本事,更重要的是,美元是当今唯一可以在全球流通的“硬通货”,早已风生水起的国际货币“去美国化”尚未形成共识,且困难重重,想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都难,毕竟保持国际收支平衡需要美元,应对经济危机需要美元。再有,就是中美经济已深度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假如中国抛售美债,不仅严重影响中美关系,而且还将失掉美国市场,这对中国来说就是悖论,买不得,抛不得,左右不是。
  不过,美国小朋友看似没有份量的话倒是提醒我们,为了防范美国有一天债务崩盘,赖账不还,甚至大开“杀戒”,中国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民币走出去”战略,通过不断扩大与贸易伙伴货币互换直至实现人民币自由可兑换,以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同时,要通过调结构、扩内需,稳增长,以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唯有如此,才有能逐步把持有的巨额美债规模降下来。这是软的一手,硬的一手毋须讳言,就是要实现强军目标,没有硬碰硬的国防实力,有朝一日就可能在潜在的中美冲突中吃大亏。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虽说电视《吉米鸡毛秀》栏目组织的美国小朋友这场讨论以“好借好还、再借不难”作为讨论结果而告终,但“美国政府停摆”数日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美债上百年历史不曾违约的“神话”或许在将来的某一个时间节点上彻底破灭,我们该如何应对,这恐怕是摆在官方面前的重大课题。
      中国建筑信息网祝您生活愉快,http://www.zgjzxx.com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文登之窗 ( 鲁ICP备09074927号-2 )  

GMT+8, 2025-7-7 17:07 , Processed in 0.357020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