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楼主: 我想去未来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师打学生的是与非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文登之窗官方微信

46#
发表于 2014-11-11 11:28:39 | 只看该作者
生活圈制作
胡适先生曾说,“要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消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的时间”。
首先要说清楚一点,在未成年教育领域中,作为教育从业者,暴力教育是无能的表现,暴力教育是社会大众意识形态里的顽疾。「暴力教育」是教育界普遍反对的,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在一个有规则的社会,遵从规则便是。而在社会家庭的案例中,不论使用怎样的「暴力教育」,都会对一个人格暂不完整的孩子产生心理阴影和身心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是深远的,甚至有不可预估的后果。

1、家法惩戒是可以被其他方式代替的,但绝不是家暴或暴力的变种(直接肢体侵犯侮辱);
2、当一个孩子在犯错后,有显著的悔改表现,此时没有必要使用体罚或暴力,这是一种积极激励的举措。而使用体罚或暴力的措施,会对其个体以及个体的下一代的意识形态产生很深的影响,潜意识里会被认为这种方法是可以被允许甚至是参考使用的。
3、暴力≠体罚,体罚也有不同的体罚,比如戒尺打手心等类似的体罚手段。但戒尺类的体罚是可以被替代的,比如做劳动、扫卫生等相对更积极且不伤害个体的惩戒手段。惩戒需要建立在合法且具有契约性的条框内,在不以侮辱施暴的底线内可以采取其他相对更好的手段。

具体跟大家分享和探讨一下教育方法:
实践性教育
实践性教育是我个人比较常用的方法,通过让孩子亲身感受到一件事而产生的落差感和挫败感,让他明白犯错的代价。
虽然有不少人反感芒果的《变形计》,实际上对于我而言是有学习意义的。比如《变形计》中就有很多去暴力化而采用实践性教育的实例,这些是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的。
启发式教育
这种方式在很多人看来是鸡汤式教育,而对我来说启发式教育是相对于实践性教育更简单也更可能有效果的教育方式。优点就是快速有效,但缺点就是效果退散可能很快,不如实践性教育来的刻骨铭心。
启发式教育的核心在于「社交」与「心理对弈」,需要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受教育者的问题根源。比如学生早恋耽误学业,我们就可以以同辈身份去分享自身当年的早恋感受,通过同理心的介入,从而更好的启发开导学生,让他明白早恋的利弊,以及学业的利弊。
启发式教育往往都是针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他们都有很明显的叛逆心理,对你的思想观念有抵触感,不愿接受外界观点。但启发式教育方法恰恰就是通过平等社交来构造沟通桥梁,通过交流来探索问题根源,逐步的消除对方的不信任,直至达到接近信任和彼此信任的状态。信任是影响受教育者的最大砝码,但唯一的问题就在于启发式教育需要足够的耐心。
好了,如果你问我:“他就是不听我的,他就是我行我素,他就是暴戾横行,我该怎么办?”

一个孩子的种种不良表现,永远都是有原因的。要知道未成年的人格建设和三观成形是有一定的曲线,他可能在某一段时间很快,也可能在某一段时间倒退,这都是正常现象。

而我们父母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要从早期就应该意识到像「早恋」、「厌学」、「叛逆」都是很正常的青春期反应,你从一个成年人的视角去看他们,你当然会觉得这些行为很不对。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要在最早期以及孩子成长的关键期给孩子打预防针,比如:
李雷,你怎么最近经常和韩梅一起上下学呀?
孩子可能会害羞,并说没有没有,就正好顺路。那么你们之间的交流与信任建设就可以从这个话题展开,融入孩子的校园生活,了解孩子的内心活动。
孩子也可能会抵触说:“关你什么事?”如果孩子这样跟你说话,那么一定是在他成长的某一阶段,做父母的没有观察到孩子的变化。比如生活中的作息规律、交友变化、语态变化等。
李雷,你这学期英语成绩有些低啊,妈妈很担心你以后跟我出国游时英语交流成问题。
妈咪,你要带我去国外玩吗?(妈咪:是啊 但你这英语成绩我感觉是无望了)妈咪,你帮我请个家教吧,我现在语法不行,我下学期成绩上来了能不能带我去旅游嘛?
低就低,就算出国我也只去日本。(妈咪:英语是国际语,日本人也会说英语,如果你会英语,我还会考虑带你一起去看东京动漫展)动漫展... 双眼亮了

类似的例子和方法还有很多,大家可以开动脑筋举一反。

我相信人类的智慧会胜过一切低级的暴力,这不是理想主义,否则我国外交部也不会经常谴责而不是真的动武。因为我们都清楚暴力的代价是非常惨痛的,甚至会换来你不可预估不可控制的返还暴力。

如果你自幼亲历过学校老师的体罚,如果你亲历过父母家暴的严惩,或许这些暴力行为会有一定概率影响到你,使你屈服的步入人生正轨。但从我们教育经验和案例来看,即便一个孩子因为接受暴力家教而考上大学,甚至是变身为人人羡慕的成功人士,但他依然逃避不了童年暴力的阴影。

虽然有些人格扭曲的人会认为:“我有如今的成就,都是因为我父亲的那一巴掌”

我不否认一个人的人生会受到一个巴掌的影响,但我们完全可以用其他方式来代替这个最低级粗暴的行为。
有朋友会问:我自己就是这种暴力教育方式教育下长大的,没有对我造成什么坏的影响,但我知道暴力教育肯定是不对的,所以请教一下
那种成长于暴力教育下,但成长后人格建设并没有受到大碍的类型:这种类型有一大共性,就是性格因素,并且与你父母教育有大的关系,比如施暴人是你父亲,但你母亲或奶奶姥姥爷爷会用更温和的方式教育你,所以你长大后并没有产生过于明显的负面动机。

再比如跟你势不两立的父亲,他突然有一天感悟到做父亲的失败,在你生日的那一天准备了你闹腾很久的礼物。我相信曾经那个痛打你,甚至瞧不上你的父亲,做出如此举动,也多少会感化你吧?


明明我们有很多可以代替暴力的智慧行为,但我们总是偷懒的回避,而选择最简单直接粗暴的暴力。我们总会偷懒,不论是你的工作,还是学习,还是在教育这个重大课题上。

如果你想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如果你想做一个合格的老师,先学会放下暴力手段,学会运用你的智慧去解决你身边的疑难杂症。

总会有你认为智慧不能解决的问题,包括我也遇到过(我从不否认这一点),那怎么办?

记得,还有司法,还有比你更专业的人值得你去请教,还有更多渠道值得你去寻找。

一巴掌下去换来的可能是他当下的屈服和顺从,但也可能换来的表面乖巧,而背后酝酿了下一次我该如何对付你的以暴制暴剧情。

能用智慧解决的问题,绝不使用暴力。最后,我给各位家长分享几个对孩子成长有帮助的观点:
始终记得人格教育是灵魂,知识教育是骨骼,二者缺一不可。但显然有的家长过分看重补钙,而忽视了灵魂教育。
社会化教育是一个孩子的必经过程,在这个必经之路上父母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去良性引导,让孩子感受到责任与担当的重要性。大多数叛逆的孩子都是因为自我脱离社会感过于严重,所以才有责任感缺失,社会认同过低等问题。包括对于法律与规则的理解,都要去认识。
良好的教育环境也是尤为重要的,好的学校和好的老师都会对孩子产生非常不一样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孩子会喜欢上某个老师的课,而并不是因为他喜欢这个课,而是喜欢这个老师的人格魅力。好的老师会成为一个孩子成长中的学习标杆,效仿对象。
最后一点:不论是学生、家长还是老师,还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每时每刻学习与总结,这样我们才会进步。而不是为了施暴找理由,为什么我们还会沉迷于给暴力更好的生存空间和生存理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热心网友  发表于 2014-11-11 11:39:46
游客 222.135.47.x 发表于 2014-11-5 10:25
现在是在讨论老师打孩子的是与非,而不是来叫你来讨论现在的社会上的孩子的各种生活习惯,你有点跑偏题了 ...

这不是跑偏,老师打学生大多数时候不是老师的原因,而在学生。肯定是孩子犯了令老师愤怒的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48#
热心网友  发表于 2014-11-11 16:40:53
我觉得体罚的目的更重要,就是为了改变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进行适当的惩罚是可以接受的。如果教师为了成绩把自己的气发在学生身上,就是不道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49#
热心网友  发表于 2014-11-13 14:34:05
坚决反对老师打学生,这种老师打学生只能是老师无能的表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50#
热心网友  发表于 2014-11-15 12:03:17
老师打学生就是不对!属违法行为,应该追究刑事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51#
热心网友  发表于 2014-11-16 18:09:47
我在学校的时候,经常被老师揍,有一次,老师揍我揍的累啦,把我拎到操场上面,和我意味深长的说,我打你是我不对,我不是圣人,你命中遇到我这么个老师,我遇到你这么个学生,我就不得不管你,我再怎么管你,也只能管你一年,我打你,我希望你能记住我的打,别犯同样的错误。。。。。说的我是热泪盈眶的,但是那次打之后,我的学习真的上去了,到了现在,我还能想起他,心里充满感激,老师打学生纵然是不对的,但是,是人,就有犯错误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圣人。就算当家长的,你们扪心自问一下,你们有没有打过你们的孩子,有没有打错的时候?我不是老师,我能体会得到自己心爱的孩子被别人揍,心里的感受。可是,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出息,有出息,就要教育,可是,孩子如果从来不打,从来不骂能够教育的好吗?冷静一下,多想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52#
热心网友  发表于 2014-11-17 06:21:34
就怕老师的愤怒太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53#
热心网友  发表于 2014-11-17 09:43:19
孩子打一下半下的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我上学时候经常挨老师的打,都是因为算错数、标错符号之类的“欠打”的毛病,老师很生气,我也记住了。所以慢慢就改正了。实际上老师打学生就像父母打不听话的孩子差不多情形,老师为学生纠正错误屡教不改而着急上火,所以才打学生。值得我们家长大惊小怪吗?不打不成器,反正,我现在觉得老师当初打我没什么不应该,起码我得到了益处。甚至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54#
热心网友  发表于 2014-11-18 16:25:01
游客 113.123.47.x 发表于 2014-11-6 13:19
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不要装可怜了吧。放心吧,你的孩子没有任何一个老师再敢管了!

你这算是威胁了,如果你真是一名老师,对于你对学生做出的那些事也就不足为奇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55#
热心网友  发表于 2014-11-18 16:29:58
游客 60.217.100.x 发表于 2014-11-11 11:39
这不是跑偏,老师打学生大多数时候不是老师的原因,而在学生。肯定是孩子犯了令老师愤怒的错

照你的意思学生错了,老师也跟着错。学生好歹也是未成年人,老师呢?学生不懂事老师也不懂事?参加讨论的人反对老师打学生的并没有说老师一点也不能打学生,打也要有个度,狂扇学生耳光的老师就不是什么好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文登之窗 ( 鲁ICP备09074927号-2 )  

GMT+8, 2025-7-6 03:32 , Processed in 0.611035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