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查看: 223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冬天了 又要过年了 面对“别人家的孩子” 大家准备好了吗?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文登之窗官方微信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0-31 17:58:3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生活圈制作
众所周知,每逢过年过节团聚时,“别人家的孩子”便屡被提起,最是父母心头的完美范本。在一般传说里,他们生而能言,美人坯子;三岁识千字,五岁背唐诗,七岁熟读四书五经,八岁书法钢琴一手抓,九岁会英语。初中拿遍各种奖,还绝不早恋;高中跨国扬声名,且门门第一;大学若非国际名校破格倒贴招录,就是清华北大上门求贤;各类干部都当遍,硕士博士都连读,不小心还顺便创了业。熟习三五门语言,攒下七八辆车;美女背后成行,恋爱无师自通。早早买定了房子、生好了孩子;预产期没到,孩子将来去哥伦比亚大学留学钱已经备好。总之,三十岁之前,他已经把常人八十岁没忙完的事整备周全,剩下的就是陶冶情操,把人生贴成广告,在过年过节时风度翩翩,往来低调炫耀,以便做全世界的镜子:
咳!看看别人!再看看你!

image.jpg (126.62 KB, 下载次数: 14)

image.jp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文登之窗官方微信

2#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1 18:02:5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麦兜的妈妈给他讲故事,言简意赅:“从前,有个小朋友他不听妈妈的话,后来,他死了!从前,有个小朋友他听妈妈的话,后来,他发财了!”方式很粗鲁,但很有效。实际上,大多数心灵鸡汤、教导是非,都是这个格式。空口白话说道理,那是孔圣人、柏拉图们才有资格的;大家现在讲究实证主义,讲究眼见为实,所以你需要说出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来。

史传里有个小传统,司马迁开的好头:写纣王,就是矜天下以能,高天下以声,才华太了得了;然后笔锋一转:结果成昏君啦!比如,写刘邦少年时无赖,做过亭长,算个基层小吏,但人品口碑,都不怎么地;写陈平因为没正经行当,被嫂嫂嫌弃;写韩信年少时受胯下辱,这都和后来的壮丽人生相辉映,这传统一直延续到后来,就成了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比如,你在饭桌上,常能听朋友吹嘘起来:

“啊呀呀,我高中时班级里,成绩最好的人,因为特别迂腐,只会死读书,现在无妻无子,无房无车,没工作,捡垃圾,每天被人嘲笑是书呆子;我班里那时候,成绩最差的人,因为头脑伶俐,于是现在事业有成,房车齐全,工作清闲,财源广进!”

当然,这种故事,可能还有另一种讲法,是这样的:
“啊,我高中班级里里,成绩最好的人,因为优秀已成习惯,所以现在跻身精英阶层,一路飞黄腾达;而我高中班级里,成绩最差的人,因为习惯堕落,现在每天没有工作,在家惨淡待业,每天闷闷打盗版游戏……”

稍微懂点儿逻辑的人,自然会对这类叙述嗤之以鼻。因为人的际遇,太复杂多样了,各人的命运,是由许多小细节决定的,而高中学习成绩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比例,也有高有低,大多数时候是不值一提的。但这类例子的存在很有趣,因为大体上,这些和“别人家的孩子”,属于同一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社区QQ达人

文登之窗官方微信

3#
发表于 2014-11-1 10:38:33 | 只看该作者
嘻嘻~~我小时候也是被比较过,我属于比较没心没肺的,别人说什么都跟我没关系。所以也就这么过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热心网友  发表于 2014-11-1 16:46:47
其实,夸完别人家的孩子后,也应该夸夸自己的宝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文登之窗 ( 鲁ICP备09074927号-2 )  

GMT+8, 2025-7-5 20:08 , Processed in 0.547031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