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蔄永芳 自5月10日以来,区妇联的办公电话就一个接一个,比“赶年集”还火爆。 是什么热点,让一个仅有7人的单位获得如此高的关注度呢? 来电与100个孩子有关,与100个困境家庭有关;与“爱”有关,与文登“妈妈”们有关…… [起源] 要说今天的故事,必须从1998年讲起。 当年,文登首次出现了一个爱心名称——“社会妈妈”,这是区妇联在全区开展的一项关爱帮扶困境儿童活动。 21年来,3万多名爱心人士和80多个爱心集体,采取个人结对、集体扶助、捐款捐物等灵活方式,做困境儿童的“社会妈妈”,累计捐款捐物折款190多万元,结对帮扶2500多名困境儿童。 进入新时代,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如何更好地发挥妇联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关心关爱妇女儿童,助力小康社会建设,成为摆在基层妇联组织面前的一道考题。 “前期调研中,我们发现,困境儿童依然是社会的一个痛点,他们非常需要社会的关爱。同时,大量的爱心人士却苦于难以获得准确的困境儿童信息。爱心与需求虽近在咫尺,却不易相见。”区妇联主席刘芳说,如何解开这个结?文登区妇联决定做‘桥梁’,从社会之“大处”着眼,从困境儿童这一“小点”入手,大张旗鼓地把“社会妈妈”活动推向高潮,实现品牌新突破。 [定位] 落脚点找到了。 进入4月份后,区妇联就指导全区各级妇联组织深入基层一线,入户走访、调查了解,全面摸底排查困境儿童情况。 秉持“精准帮扶”这一主线,低保户、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儿童首先进入统计范围。后经过进一步摸查,其它原因致贫家庭的儿童也陆续进入统计范围。 按照村妇联推荐、镇妇联审核、区妇联抽查把关的原则,最终筛选确定了100名需要帮扶的困境儿童。 精准的数据库已建成。100名儿童就是100个家庭的寄托与希望,孩子们不仅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更需要精神上的鼓励和情感上的慰藉。 围绕这一中心,区妇联突破原有思维模式,提出以活动为引领,以情感为纽带,在重要节点组织困境儿童与“社会妈妈”们互动交流,使双方快速由陌生人变成亲人。 最终,一份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调,需要“母子(女)”共同参与、贯穿全年的“社会妈妈”——圆梦“六个一”主题活动出炉。即“设置一份助学金;组织一次红色教育活动;赠送一套传承红色基因系列丛书;观看一场红色电影;组织参加一项爱心传递活动;满足困境儿童一个微心愿。” [征集] “菜单”已敲定。 5月10日,区妇联官方公众号推出了“文登社会妈妈开始征集啦”一文,首批筛选出48名困境儿童公开征集“社会妈妈”。 文章刚刚推出,区妇联的办公电话就此起彼伏。区妇联主席刘芳的电话也成了认领热线,多名女企业家直接要求全部认领这48名儿童。 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快,爱心在朋友圈中膨胀,在机关、企事业单位膨胀,在文登大地涌动……仅一天时间,首批48名困境儿童就被35名“社会妈妈”们结对认领。 之所以出现“48个儿童、35位妈妈”的情况,是因为此次活动实行“1+1资助、n+1资助、1+n资助和n+n资助”4种模式,即一个人出资,帮扶一名儿童,或者多人联合出资,帮扶一名儿童,或者一个人出资,帮扶几名儿童,也或者是一个集体或一个单位联合出资,帮扶一批儿童。 首战告捷。 5月13日,第二批困境儿童名单又通过区妇联官方公众号与区新闻中心的《文登大众》报,进入公众视野。2天时间,所有儿童又迅速被认领。以至于后来,多位没“抢”到孩子的爱心人士无论如何都要求帮她认领一名孩子。 至此,百名困境儿童全部被67名“社会妈妈”结对认领。 100个孩子3天找到了“妈妈”,为什么这么给力? “社会妈妈”吴忠凤的话极具代表性:“首先,区妇联这一平台有公信力;其次,今年的“六个一”活动有特色、有内涵,不仅是对孩子们的精神教育与人格培养,也是对‘妈妈’精神世界的一次洗礼与升华。” 据了解,自5月15日起,“妈妈”们迅速进入角色。她们不仅带着礼物、助学金,进农家、进学校,还俯身与孩子交流,向家长、老师了解情况,真正担负起“妈妈”的职责。 在葛家中学,董秀曼“妈妈”第一次见到了小林与婷婷。面对被老师抱来的、身残志坚的阳光男孩小林时,董秀曼“妈妈”再也难掩心中的痛。她流着泪向孩子承诺:“以后,家里有任何事情都可以给我打电话,我就是你坚强的后盾。” 截至目前,“孩子”们已全部收到助学金。 “妈妈”与“孩子”紧紧地抱在一起,泪流满面的场面,无数次感动着各级妇联干部。 [思考] “对于我们来说,‘社会妈妈’系列活动刚刚迈出第一步,只有更好地组织策划后续活动,才能不负大家的信任。”区妇联主席刘芳说,5月26日,百名困境儿童已在“社会妈妈”的陪伴下走进天福山起义纪念馆,重温历史、追忆先辈、再树信心。百名儿童还获得了区妇联、区关工委联合赠送《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系列丛书》。在此基础上,暑假里,区妇联将组织困境儿童观看红色电影;重阳节,组织困境儿童到军休所、敬老院开展活动,引导孩子感恩回馈社会;元旦前,集中征集困境孩子微心愿,号召“妈妈”帮助孩子完成心愿。 虽然“社会妈妈”征集活动告一段落,但留给区妇联干部们的却是深深的思考:为什么活动得到大家如此热烈的响应?今后的工作应该如何推进? 文登区妇联主席刘芳总结说,除了全区妇女干部们多年来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工作,打造出了区妇联这一公信力十足的品牌平台外,更重要的是全区已经形成了“做公益光荣”的浓厚社会氛围,通过帮助别人实现更高的社会价值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新追求。 当一批有担当的能人大步走在前,无数有爱心的普通人前赴后继,许多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默默支持时……相信文登公益之路必将越走越宽。 |
|
||||||||
|
copyright© 2002-2016 文登之窗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编号鲁B2-20100020号 |
鲁icp备0907492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