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等级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中华大地,诸侯分治,群雄纷争,君主为了不被吞并,招贤纳士,勇于改革,各种思想涌现,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用现在的话说,多极世界,战略平衡的重要性。 秦汉以后,国家统一,没有外患,只有内忧,为维护其统治,不允许其他思想的出现,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提出三纲五常的理论,受到帝王的认可,影响之深,罄竹难书。其中,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等级思想的核心。 君为臣纲,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皇权是大于生命权的,在西方是人的生命神圣不可侵犯,即使是罪大恶极,也没有死刑。父为子纲,家长式管理,重男轻女,没有婚姻自由。夫为妻纲,三从四德,女人忠贞不二,无才就是德,不能比男人强,包脚这种愚蠢残酷的行为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自秦汉以后,几乎每朝每代,都会因争夺皇权而杀兄弑父的现象,难道他们没有亲情了吗,不是的,是因为等级思想所导致的权力欲大于亲情,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学而优则仕,有本事的人就知道当官,对科学技术没有兴趣,等级思想导致了不重视科学,能不落后吗。直到今天,在经济利益的刺激下,官本位思想依旧盛行。 国人总把人分为贵人和贱人,每个人都想当贵人,所以上吊也要穿龙袍,死要面子活受罪,非常有虚荣心,中国人的面子是最重要的。吃饭也要分个等级,东为大,右为大,东家的右为大。结婚要门当户对,过程是男人把女人娶回家,成为男方家的人,西方是在教堂,表达一种平等和责任。生活中这种等级思想无处不在。 追求平等的思想在民间从未停息,梁山伯与祝英台表达了对自由恋爱的渴求,牛郎与七仙女的故事,放牛的穷孩子梦想找天上皇帝的女儿为妻,这些故事在民间的流行,就是一种平等的愿望。毛主席顺应民意,追求平等,取得领导地位,革除儒家思想,打倒了孔子。 等级思想是社会有序的前提,我们却走入极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和个人都要求有自主权,平等和自由就成了主导文化。如果说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大的人权,那么平等和自由就是最大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很多东西都要从根上分析,要有充分的论证,这得是专家。而我只是猜测,瞎写一通,就算是调侃,也只能在文登这小地方发表了,多提反面意见。 虽然不是很透彻地看懂,但是也能大体明白点,
页:
[1]